美文网首页千钻公会
孔子的因材施教——问政

孔子的因材施教——问政

作者: 路福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09:12 被阅读208次
    孔子的因材施教——问政

    01

    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按鲁迅先生的话说,可以说是“舶来品”。相比较,当下我们搞的分组教学,就是“国产品”。

    最早的师生团团坐,是孔老夫子的发明。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是现在分组教学的鼻祖。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固然没错,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更好。一味的照搬国外的经验,只能有崇洋媚外的嫌疑。

    你看,我们读《论语》,单单一个问政,因为发问对象的不同,孔子的答案也完全不同。

    这应该是现在提倡“因材施教”的典范。

    02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叶公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军政重臣兼边防守将。孔子周游列国时,若想见楚王,必须先过叶公这一关。

    叶公问政,就是发生在这个时间。

    特别一提的是,这里的叶公,就是叶公好龙故事的主角。这个故事中的真龙就是孔子,真龙一来,叶公却吓得跑了。

    子张用这个故事,讽刺他只是口头好士,却徒有其表。

    那时的小国人口稀少,争夺人力资源很重要,就像我们现在的乡村小学的生源。

    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势,孔子告诉他: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03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在莒父做了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图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孔子对子夏思想中务实的一面,很是欣赏。担心他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忽视了民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以有了以上的忠告。

    子夏在莒父的政绩,还没有在史料中见到。但子夏虚心听取孔子的教导,多处都有记录,并且他又把这种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传给了他的学生。

    04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仲弓是孔子的学生冉雍,季氏是鲁国大夫。大夫没有工资,日常收入需要从封邑的每户中收取。

    大夫平时国家大事多,无瑕对封邑的管理亲力亲为,需要聘请专门管理人员,冉雍就是担任了这样的角色。

    冉雍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分设一些管理岗位,让他们各司其职。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

    现在看来,“先有司”就是要建立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不仅要有结构框架,而且要有运行的程序和过程。

    一个组织有严格的制度,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法令过严,经常让人战战兢兢,又是大的弊端。

    所以“赦小过”,告诫冉雍要重视上级对下级职权的尊重和包容。

    “举贤才”是这句话的中心。任何组织的兴衰都离不开用人的好坏。赵国用了赵括,被坑兵四十万;刘备用了孔明,与魏吴三分天下。

    05

    季康子问政。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左传》记载,哀公三年,季桓子病重,他的妻子南孺子正怀孕。临终时嘱咐:“若生男孩,就是季氏的家主;若是女孩,就让我儿子肥来当吧。”

    肥就是季康子。桓子死了,南孺子却生了个男孩,让已经是季氏家主的季康子很尴尬。

    没几天,男婴死了,大家都认为是季康子干的。

    所以,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直接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的呢?”

    06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孔子对子张有“师也辟”的观点,认为子张的性子有些偏激。另外,子张什么人都结交,受到过夫子的批评。

    子张认为君子尊敬贤人自然没错,但普通的人,可怜无能的人,也要接纳。这点和子夏的只结交贤人有区别。

    当子张问如何处理政事时,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这里包含着领导者和为政者要忠于职守,施政要有责任感和担当感。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既然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就要勤政爱民。如果只是贪图私利,不干正事,受害的则是一方水土,一方黎民。

    教育也是一样,校长忠于职守,老师们也会兢兢业业。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因材施教——问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tb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