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君臣父子”这一套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原 句 译 文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哇!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精 华 解 读
齐景公问政:“君臣父子”这一套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的代表思想。其中“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纲”其实是做表率的意思,也就是父亲要有父亲该有的样子,领导也要有领导该有的样子。
有个成语叫“上行下效”,意思是上位者或者长辈怎么做,下面的人基本都会模仿,尤其是不好的行为举止。
所以上梁正了,下梁才不会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你觉得和长辈“没大没小”比较好,还是“父父、子子”这种感觉比较好?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思考吧!
《论语》——齐景公问政:“君臣父子”这一套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与君共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