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726《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读后感10——对班主

20190726《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读后感10——对班主

作者: 陈娥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09:57 被阅读0次

对班主任发展的理论知多少

——《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第一部分总结

班主任发展理论知多少

今天想来对本书的第一部分做一个简单总结。本来想看看 这第一部分用了多长时间,可惜自己把写作时间删除了。

这第一部分一共有八章,加上序言,一共是九篇文章。第一部分的大标题是“理性的力量:班主任发展的理论的清思”。当我在写《中国班级的三重复调性》这一篇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突破口,于是只得暂时搁置,继续读了第二部分的几章节。在读第二部分时,发现有一章节的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差不多的。

第一部分除了序言,还有八章,分别是: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关键:正本、主业和专业化

二、班主任素养结构界定:问题与突破路径

三、指向自我的反思:一项优秀班主任认知实验研究

四、班主任是如何发展的?

五、认同危机何以发生?——基于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思考

六、班主任工作“道”与“术”的变数与控制

七、论班主任的话语系统更新

八、中国班级的三重“复调性”

但是我发现这八篇文章中,真正算得上理论性的文章只有一、二、四、七和八。其余的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六章还是以实践或实验为主的思考。

综合这几章节,我提炼出了一下关键词:队伍建设——正本、主业和专业化、素养结构、发展、话语系统和三重复调性。

既然是对这一部分的总结,我想根据个人的理解,对这部分内容重新架构:

八、中国班级的三重“复调性”

二、班主任素养结构界定:问题与突破路径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关键:正本、主业和专业化

七、论班主任的话语系统更新

三、指向自我的反思:一项优秀班主任认知实验研究

四、班主任是如何发展的?——以深圳市光明新区“新基础教育”班队项目骨干教师为例

六、班主任工作“道”与“术”的变数与控制

五、认同危机何以发生?——基于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思考

我没有更换序号,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读者更方便从我的总结与原文进行比较。我对这八章节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认为把他们从三个层面来分析更好。前面四章节(第八章、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七章 )为第一层面,真正的与我们的大标题《理性的力量:班主任 发展理论的清思》切合。第三章和第四章为第二层级,讲班主任的发展;第五章和第六章作为第三层面,从班主任工作的“道”与“术”以及危机。虽然在前面我认为,只有一、二、四、七和八章才真正算得上理论性的文章,但在对这一部分重新架构的时候,我并没有把这五章节按照顺序排列,而是把第四章放在第三章之后,基本与原文的顺序一样,我是基于从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总结出一个班主任要想成长为优秀班主任,需要有哪些认知。所以在重新架构时,把这两部分放在一起。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认识中国班级的三重复调性,即班、班集体和班级共同体。只有认识到这三个概念各自的含义及不同,才能理清班主任的素养结构。当我们知道了班主任需要哪些素养结构后,才能进一步理解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即正本、主业和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之后,就是帮助班主任认识自己的话语系统。

如果我们不读这篇文章,很少去思考这三重复调性之间的区别。班,是在学校内部为了管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班集体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由学生组织发展起来的一个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群体。我们还可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班组建的集体。当一个班有了自己的价值目标,成长愿景时,就形成了一个班级共同体。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基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界定。基于社会活动场域来界定,班主任需要哪些素养?作者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回答。如果让我来回答,我的答案是:班主任需要一种沟通协调素养。

基于人生经历来界定,作者从基础性素养和专业素养来界定。基础性素养主要是班主任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但作为班主任,还需要自觉意识素养。

基于学科背景来界定,作者认为一个班的班主任,首先是这个班的学科教师,然后 才是兼职班主任。的确如此,所以作者认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有学科素养,然后才是班主任素养。作者同时指出,这两种素养是同时进行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虽然班主任是兼职,是作为附加的,但一旦学科教师戴上了“班主任”这个帽子,班主任的素养应该是大于学科教师的。因为即使这个学科教师在教书方面是能手,但或许因为不具备班主任素养,导致班级管理混乱,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连自己的学科素养都丢失了。我们很少听说一个优秀班主任或具备班主任素养的教师,学科教学很差。

基于实践角色来界定,作者从两个角度来阐述。首先是依据外铄性角色提出,国家、家长和学校管理者对班主任提出的素养。然后是依据自主实践角色来阐述一个班主任的素养。作者在这个方面,从8种不同类型的班主任所具备的或应该的角度来阐述班主任素养。这8种班主任分别是智慧型、管理型、独立型、求稳型、创新型、奉献型、生活型和功利型。但个人觉得,功利型的班主任是没有所谓的素养的。作为我个人来看,当一个班主任,应当一个智慧型、独立型、创新型、奉献型的班主任。如果一个班主任具备了以上角色的班主任,应该就算是一个优秀班主任了。

基于工作内容来界定,作者把工作内容划分为“班主任与人”与“班主任与物”。但是作者在阐述其素养时,又是从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和班级建设三个方面来进行的。那么我是否可以认为,“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是“班主任与人”方面的内容?“班级建设”是否就是“班主任与物”的内容?在学生管理层面,作者认为一个班主任需要具备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素养,还需要具备人文 素养。在学生教育层面,作者认为一个班主任需要具备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心理学素养和人生规划素养。在班级建设层面,作者认为一个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是师德素养、美学素养、心理学素养、文化素养。

基于知识功能来界定,作者首先对班主任拥有的知识划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知识功能不同,所具备的素养也不同。当然也有重复的素养。

基于能力的服务对象来界定,作者把一个班主任的能力分为基础性能力、发展性能力和再生性能力。能力不同,所具备的素养也不同。

基于优秀班主任的个案分析来界定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作者在这里没有提及。

我依据以上结论,可以把班主任的素养归纳为:道德素养、人文素养、教育学、心理学素养、知识素养、创新性素养、沟通素养等。

关于班主任队伍建设,作者从正本、主业和专业化来阐述。但是结合我们的国情,我们应该对班主任 队伍建设进行正本,力求专业化,但想做到“主业”,至少在目前不现实。

关于班主任的话语系统更新,我觉得首先要建立起班主任的话语系统。李教授认为,教育变革与专业发展的核心话语系统可以在年轻班主任 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形成。个人认为语气说“形成”,不如说“建立”。经过四到五年的班主任经历,我们可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这是初期阶段,形成或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话语系统进行不断拓展和深化,也就是更新。最后李教授谈到年轻班主任的话语系统的更新源自实践变革、关系建构与个体自觉。

接着谈班主任是如何发展的?我综合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总结出关键词:指向自我的反思。谢老师是以深圳市光明新区“新基础教育”班队项目骨干教师为例来谈的。刘教授 是以一项优秀班主任的认知实验来谈的。如果一个班主任不反思自己的工作,一味地单纯地把班主任工作当做外在的,那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班主任,更谈不上成长。

一个优秀班主任,很善于控制其“道”与“术”的变数,这就是杨晓峰教授的文章。刘教授把控制变量,也当做了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刘教授从学生角度、社会角度、经营角度和生命角度来看待班主任的核心素养,最后总结出:爱心、责任心和智慧是最为关键的素养。刘教授所提炼的“爱心”“责任心”和 “智慧”等素养词语,与前文提出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教育学、心理学素养、职业规划素养、人文素养等,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同的,但实际上还是一样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不同的词语而已。

近十年,教师这个职业似乎成了高危职业,班主任更是高危中的高危。这就是张聪博士在《认同危机何以发生》中指出的。张聪博士认为,认同危机何以发生?核心是班级是一个结构严整的“风险性社会”,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同是一种风新型确认,师生关系表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逻辑,对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共识性危机。作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这个概念。我想对最后一个内容“走出危机:班主任获取认同的现代性策略”进行梳理: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塑造班主任的自我认同;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理性引导学生的价值认同。在“理性引导学生的价值认同”中,作者提出班主任必须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建构起情感融通、心理互认、责任担当和身份转换等教育机制,不断走出认同危机。

第一部分总结完毕,我还需要进一步去内化,去思考,我们无法给班主任工作正本,无法让班主任成为一门主业,但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的班主任的专业化,尽量让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认同自己班主任工作,进而构建一个班级共同体,从而做一个优秀班主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726《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读后感10——对班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vl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