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月麦地wheat
我在朋友圈晒书单的时候,有个朋友给我留言,“我看你的书单中有些文艺类书,这些书偏修身养性,对提高生活质量没有多大帮助。个人建议,如果心情比较平静了,还是多看一些技能方面的为好”。
我很认同这句话。
并没有说这类文艺类的书不好,恰恰相反,在这之前我还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文艺青年。我的老妈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我八岁就能将三国中的人物及目录倒背如流。
这样的文学底蕴,最大的好处除了在语文这门课上一直保持成绩领先,也在后来写作上,对文风是否通畅、简练,遣词造语能否经得起推敲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现在,我的困境大多数是没钱闹得,这些文学书籍还真的起不了太多作用。
-1-
读书的用途有两种,一种是用来学习,一种是用来娱乐。谈起如何读书才有效,讲的就是以学习为目的的读书,这种读书最终都是为了完成认知迭代。如果说读书不能够帮助完成认知迭代,那这类书多数是用来娱乐的。
哪些书可以帮助你完成认知迭代?说起这类书之前,想起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大学两年读了200多本书,向你推荐这七本》,且不说大多数人都在质疑这么多书是否真的有时间看过,是否真正掌握,毕竟秋叶大叔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里就提到过,怎么才算读完一本书?并非是一个字一个看过才叫读书——
比如一本小说,大部分情节都看过了,快速翻过看过的;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都知道,只看不知道的;又比如一本诗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这些对于他来说都算读完一本书。
这么看来,那些声称自己一天一本书,一年多少本书的人,只是因为读的书都在他的认知范畴里,能很快的翻完。
事实上,认知迭代的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会内容有一些难度、让你不会太轻松地阅读。不少人看完书之后总能感同身受,“ 说的太对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唉,这就错了,一本书读完你从头赞到尾,说明你的认知里已经有了这本书的知识,只能算娱乐读书。
这种娱乐阅读,就像在地面平移,而不是在爬楼梯,更不会完成认知迭代,还容易给自己造成一种能力幻觉,以为自己在学习,实际上并没有增长认知。
-2-
经常有一些大神给你推荐书单,还有一些讲述高手在学习心得中会告诉你,对他来说影响很深的几本书是什么什么
这些书基本没毛病,也有一些朋友让我推荐几本比较不错的书,但我一般会组合类型推荐。
这个道理,高考过的,或在职场上还坚持考证的人都有体会。在学习科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交叉效应,也就是说,对于很多门课程一起学习,最好的方式不是AAABBBCCC,而是ABCABCABC。 这种交叉效不但能带来更好的知识回忆和处理能力,给知识之间提供链接的可能,还能使学习的效率和情绪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组合阅读中,一般我会推荐一些经典+流行。阅读经典是为了少交智商税。一些写作训练营的老师们,会告诉你很多写作套路,但仅仅靠套路,是无法达到他们所谓的“靠写作赚钱”“靠写作创立个人品牌”。就连靠斜杠取胜的简书一哥彭小六,也是每年阅读多少经典的大牛。短时间无法掌握一种技能,真正的技能除了用刻意练习来打磨,还需要在经典里沉淀。
阅读流行是为了保持对时代的感觉,你总要读一些新书,不管作者水平如何,学习他们的思维或者写作方式都是有用的。
除此之外,还要阅读不同类型书来扩大视野,这种阅读会让你了解到更多的思维模式。只有一种思维,你很难和别人换位思考。即使按照你那些写作训练营教的套路蹭热点,只有非黑即白的评判是不够的,假如能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维度去思考问题,你就会发现,自己会成长的更快一些,也离10W+不远了。
认识我3年以上的老朋友还会发现,我从一个过去写文煽情专业户,煽的黏糊糊以至于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去认领,到现在开始思考写干货,专攻效率,提升技能。这种转变的真实原因,除了生活经历的变化,还有我的书单变了。
-3-
现在,你尝到了阅读的甜头,或者下决心来开始读书,就会体会到,所谓没时间读书,都是懒惰的借口。在地铁上,在排队的时候,在长途旅行路上无聊,都是可以拿出一本书看一看。带书不方便,可以看电子书,担心对视力不好,可以买kindle,甚至可以带上耳机通过手机来听书。
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听到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与那些读书达人的区别在于,别人是有目标,能做到自律,你没有。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抱团——选择和拥有目标和自律性的人在一起,关注他们,用他们的正能量来激励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打鸡血”疗法。
有些人在对某些大牛的打卡社群不屑一顾,也有朋友说我天天阅读、跑步、做手帐打卡跟传销没什么区别,甚至有些喷子给我留言说他女友他老婆他三叔他二大爷和他家旺财都知道看看书啥都行了这回事,没什么了不起的。
确实,坚持读书这种自律只能算一件小事,但他们都忘了,一个人放弃自己,就是从小事上的自律放弃的。有目标的人会真正的自律,不需要用励志来感动自己。缺乏目标的人往往走着走着就累了,慢慢就又起了惰性,需要下一次打鸡血来提醒自己。
如果你有幸选择一个自律的人作为榜样,就会发现,一旦你选择了他做对手,他绝不是一次性爆发。是慢慢地,用你几乎无法还手又不可逃避的压力把你击倒。那些战略勤奋又凌晨五点看太阳的人,是真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这种想做,会让他的能力始终得到正常的发挥。
那些比你有钱比你美的人还在努力,难道你还不信,人丑就要多读书吗?
-4-
以上三个步骤你明白了,还不够,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这一步,用实践反馈来评估有效。毕竟学完一个东西,需要经常复习和反复使用,才能记得住,不然就变成了,夜里想好千条路,早起依旧卖豆腐。
检验读书最好的方式在于输出。读完一本书,可以写关于读书的文章,分享关于书的演讲,践行读书学到的行为准则。
还可以做拆书,像赵周老师的“拆书帮”:用一本书的一段话进行阅读思考,由一个有经验的阅读者引导大家将书中知识变为自己技能;或者做一个读书ppt,把文字内容视觉化,完成自己对书内容的加重理解和内化;也可以像我那样做阅读手帐、思维导图,将书中的思想、观点、逻辑都理顺,化为自己的东西。
倘若你是带着问题阅读的,比如觉得自己时间管理有问题,做事毫无效率,去读《奇特的一生》;觉得自己理财有问题,月月光月月穷,去读《富爸爸穷爸爸》;觉得自己不会沟通,总是陷入把天聊死把感情作死的地步,去读《关键对话》……那么相信对完书会对你想要的答案有很为深刻的了解。
我不会告诉你,我开通公众号写2篇就拿到原创,是读完秋叶大叔那套互联网+新媒体营销规划丛书后实践得来的,包括还不算菜鸟的排版。虽然我并不做新媒体,但读书真的让我有了无限可能,除了文字被更多人看到,也让我接到被邀请开课和出书的机会。
-5-
这是一个势利又公平的时代,北京的高考状元耿直boy告诉你,高分是我们中产家庭的事儿,现在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就连欢乐颂2里的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小曲,为了泡到赵医生,都要好好看书。
如今的读书人也绝对不是书呆子的昵称,面对当下巨额的知识付费红利,那些IP大神、斜杠青年们,哪个是才华横溢的穷人?
台湾作家龙应台有句名言:“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对于广大普通人而言,读几本书并不能晋升中产。 但真正的会读书,能让你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能让我们生活的比之前更好一些,甚至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能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这种选择上的自由,也是足够我们过好这一生了。
-END-
�
网友评论
交叉组合的读,多样性;
读书贵在自律;
最后注意反馈。
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