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擅长阅读的孩子会偷偷地做这五件事

擅长阅读的孩子会偷偷地做这五件事

作者: 佐撰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06:00 被阅读27次

    本文仅授权公众号“阅读第一”使用,其他媒体需使用请私信与我联系。
    排版更友好更美观的微信版点这里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完了一本小说,上网一看别人写的书评,感觉自己读了本假书,书评里提到的细节一个也没注意到,书评里发出的感慨更是从来没想过。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同一个班的孩子一模一样地读课文,读完了,有的孩子能完整地、有条有理地、甚至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里的故事,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有的孩子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复述不出课文梗概,对老师的提问茫然没有头绪。

    阅读这件脑力活,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没法打开孩子们的脑袋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但我们都能猜得到,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一定在脑子里默默地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让他们不但能深刻地理解文字,而且还爱上了文字阅读。

    那么,到底这些了不起的事是什么?教育学家总结了很多,这里是其中重要的五件,好奇的爸爸妈妈们快掏出小本本记笔记吧。

    1 预测和推论

    预测和推论是从已知推理未知的过程,是主动阅读、掌握阅读技能的入门法宝。预测和推论包括从书名、封面封底、插图来预测一本书的体裁和大致内容;从章节目录预测作者将如何编排内容或故事情节大致如何开展;从已知篇章推论人物性格特点并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人物会如何应对;发现作者写作的模式,预测下文等等。

    比如,看到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预测这八成是一本小说,探险类,多半是外国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叫汤姆索亚的人的传奇经历;再看封面图片,预测汤姆应该是个孩子;

    打开章节目录,“将军”、“盗墓者”、“凶案”、“海盗”、“营地”……,呦,这个熊孩子还挺能作妖儿,趣事想必不少;

    看完第一章汤姆与包莉姨妈的几轮小斗法,可以预测接下来姨妈对汤姆的惩罚十有八九又要落空,汤姆一定会想些鬼点子躲避惩罚……

    爸爸妈妈可能觉得这有啥稀奇,人人都会的嘛。其实不是。对于掌握了一定阅读技巧的爸爸妈妈来说,这项技能好像不稀罕,但孩子并非天来就会的。实际上,阅读能力弱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很少做预测和推论,他们的整个阅读往往是被动的。在被要求阅读时,他们打开书开始看,看的过程中被动地接受读到的文字以及情节的发展,读完了,如果没有阅读理解题要做,孩子也就合上书快乐去玩别的去了——脑子里跟没读之前一样干净。

    而擅长阅读的孩子在打开书之前就已经开始预测活动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他们会在脑子里不断对比自己读到的和自己预测的,验证自己的预测,当预测有偏差时,他们会决定要不要修改自己的预测、怎么修改更合理。这一系列的预测、推论、验证、修正活动,不但提升了孩子的阅读理解力和阅读兴趣,也能提升孩子的推理技巧,积累推理经验,对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预测与推论

    2 理解程度自我侦测

    不消说,没有理解的阅读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意义,尤其对孩子来说,不能理解的阅读必然是枯燥无味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在阅读中要关注自己读懂了没有。

    大量的教学实验证明,阅读能力弱的孩子对不认识的字词、没有读懂的内容也会“径直”读过。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读完”比“读懂”更重要的事。他们的阅读过程中很少有自我侦测理解程度的意识,换句话说,他们很少问自己:我读懂了吗?如果没读懂,我是从哪儿开始糊涂的?是什么让我糊涂了? 用什么办法让我能读懂?

    相反,擅长阅读的孩子在脑子有一个自我侦测的流程图,随时监控自己的理解程度。更深入的理解不但带来更多的知识,也带来更强的阅读乐趣。

    阅读理解自我侦测

    3 与个人经历、经验建立联系

    阅读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年轻时看过的文章、小说没觉得怎么样,甚至不喜欢,可成年之后再读觉得韵味无穷。因为当人生经历丰富后,对文字会有新的理解。但前提是阅读时能够很好地把读到的文字与自己的生活关联起来。

    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能把阅读和生活相关联,但阅读能力弱的孩子的一个常见的表现就是不能将正在阅读的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在阅读能力弱的孩子眼里,阅读就是阅读文字,目的大多是为了完成作业。

    美国语言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给两组生活经验相仿的中学生——一组阅读能力强,另一组阅读能力弱——阅读同样的文字:

    他在窗口放下十块钱。窗后的女子给回他四块钱。他身边的女子给了他三块钱,而他把钱退回给她。接着,他们一起走了进去,她买了一大包爆米花给他。

    阅读能力弱的一组学生觉得这段文字没有提供任何可靠的场景,一堆的他、她、他们这种代词指代不明,所以认为这段文字完全没有意义、不知所云。

    而阅读能力强的一组学生则把窗口、爆米花这些文字与生活相关联,从而推测出故事应该发生在电影院,窗后的女子应该是售票员,男子请身边的女子看电影,电影票是三块钱。被请的女子似乎不想欠男子的人情,先是试图把电影票钱还给男子,被男子退还后,又买了一大包爆米花给男子。所以,这组学生推断这可能是个爱情故事片断,而且,鉴于电影票才三美元一张,这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又推测出这个故事应该发生在很多年以前,毕竟现在美国电影票基本上要八、九块钱一张。

    前一组学生之所以读不懂,是因为他们把阅读理解当成了对纯文字的字面意义理解,没有意识到阅读需要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缺少这种关联能力训练的孩子,有极大可能在小学高年级以后遇到“从阅读中学习”的困难,遭遇 “四年级滑坡”和 “八年级断崖跌落”,导致学业受挫。

    4 发表个人看法

    上面提到,擅长阅读的孩子会预测下文、会校验自己的理解程度、会用文字联系自己的生活,因此,他们还会在脑子里默默地对阅读的内容发表个人看法,可能是对文字提出质疑,也可能是表达个人的感受。这也是阅读能力弱的孩子很少或根本不会做的脑力活动。

    比如鲁迅的《秋夜》里,大家耳熟能详的第一段: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如果别人不提,阅读能力弱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种重复有什么奇怪的,他们会径直读过去。

    但擅长阅读的孩子就会对这种文字提出疑问,因为这种文字非常不符合普通人的说话习惯。他们会问:为什么不直接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进而质疑是不是鲁迅在讲废话,还是这种表达别有意境?(请继续阅读有不标准的答案)

    所以,擅长阅读的孩子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做类似的事:“这个词用得真体贴啊,get到了!”,“这段写得乱七八糟的不好看。”,“主人公这么做好聪明噢!”,“这个大反派太坏了!”,“这里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5 将文字可视化

    对阅读能力弱的孩子来说,阅读就是阅读文字的字面含义。而擅长阅读的孩子会把文字转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更准确地说,在擅长阅读的人的脑海里,往往不只是一幅幅独立的画面,而是一部跟随文字不断延伸的动画,这幅动画会从始至终地在阅读者的脑海里,伴随着整个阅读过程。将文字可视化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理解能力和产生阅读乐趣。常听人说,所有的名著拍成电影电视剧都不如原著好看,主要原因就是看过原著的人已经在脑海里把名著拍成了最可心的脑电影,任何导演、演员都无法达到那种水平。

    回到鲁迅后院的那两株枣树,如果写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很简洁,是一幅挺不错的静物照片。而按鲁迅的写法,嘿!马上照片变成了小视频:第一个镜头是远景的墙外的两棵树,镜头拉近其中一棵树,原来是一棵枣树,镜头摇向另一棵树,也是一棵枣树。从静物照片到小视频,这种文字的魔力只能解释给懂得把文字可视化的孩子,也只有能体会到这种魔力的孩子,才会真正爱上阅读。

    除了把文字画面化、视频化,擅长阅读的孩子还会主动使用表格、图表等手段把纯文本文字转变成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格式。比如文章阅读到此,阅读能力强的爸爸妈妈可能已经在脑海里画出了下面一张图表,轻松地把这篇三、四千字的文章放入大脑。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时的思考力?

    当擅长阅读的孩子做上面所有这些预测推论、自我侦测、建立联系、发表看法、可视化文字时,外人是看不到的。外人能看到的就是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半小时、一小时甚至半天、一天,眼不离书,沉迷于阅读之乐。所以,在阅读能力弱的孩子看来,阅读是件不停顿的事,那些擅长阅读的孩子就是盯着书一直不停地看,就奇迹般地获得了书里的一切。

    不停顿的阅读,也正是很多不擅长阅读的孩子做的。他们的阅读只有读与不读两个状态,没有停顿。所以,对他们来说,要么遇到读不懂的就直接放弃不读了,要么就像读识字课本一样把所有的字都“读”完就以为完成了阅读。他们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偶尔停下来,给头脑一些时间去思考。也有些孩子知道应该思考,但不知道应该思考什么,怎么思考。

    让孩子在阅读时脑子有效地活动起来的办法很多,今天先介绍其中一个比较适合亲子阅读的办法:Say Something——说点儿啥

    具体的操作办法是这样的:每次孩子读完一段文字后,比如,读完章节书的一个章节,或者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比较弱可以适当缩短,读完一页甚至一段就开始,请孩子针对读过的文字做下面几件事:

    1. 做一个预测 预测可以分两种:一种是预测后面的情节,一种更简单的、更适合初学者的,是通过上几句话,预测作者接下来会说什么。

    2. 问一个问题 任何问题都可以,比如“这句话里的他或她是指哪个人物?”,“为什么主人公要做这件事?”,“如果主人公不这样做会怎么样?”,“这个字或词怎么读?是什么意思?”,等等。

    3. 澄清一个自己原来不懂的东西 可以是前面问过的问题现在从书里找到了答案,或者是自己生活中有过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4. 表达一句自己的观点、看法 孩子可以表达喜欢或不喜欢某个人物,对某段描写有什么想法,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等等。这里需要爸爸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表达纯粹的个人感受,比如喜欢或讨厌,高兴或难过,爸爸妈妈不要评判这种感受的对与错,因为感受没有对错,但爸爸妈妈应该引导孩子说出文字中的哪些内容让孩子产生这种感受。教孩子使用句型“我喜欢/讨厌……因为书中提到……”。

    5. 把读过的内容跟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关联 请孩子想想,自己或自己的朋友有什么跟书中的人物相似的经历吗?或者相似的性格?书里提到的知识自己原来知道吗?知道多少?有什么是跟自己从前知道的但与书里所讲的不同的?哪些是以前不知道的?等等

    这种办法,显式地制造阅读中的“停顿”机会,督促孩子去思考读过的内容。通过反复大量的练习,孩子就能习惯这种思考。当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之后,这种显式的“停顿”就会成为大脑中隐式的习惯,既不需要提醒,也不需要真正的停顿。

    最后的最后,Say Something这个办法,宝宝用好,你用也好。


    本文参考以下书籍:

    • When Kids Can't Read What Teachers Can Do, by Kylene Beers
    • Reading Without Limits, by Maddie Witter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能你也会喜欢这货写的下面这些文章。要不,你就关注这货一下?

    体验迥然不同的东西方儿童教育理念
    百无禁忌的北美童书
    北美反霸凌教育

    和阅读有关的心理学、认知学、教育学
    爸爸妈妈一定要了解的阅读元认知(上)
    爸爸妈妈一定要了解的阅读元认知(下)
    四年级滑坡:哈佛心理学家解读小学生阅读大坑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你是哪个级别的家长?
    浅谈英文绘本中文版的内容流失

    如何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不一样的加拿大:不安静的图书馆
    为什么北美孩子的阅读量大
    不同年龄儿童的阅读特点和给家长的建议
    Read Right - 阅读教育博士与她的阅读障碍症儿子的故事
    英语分级阅读概述
    回首读书路
    听说你的阅读量输给了五岁小朋友?
    12年前的一次早期阅读讲座
    不能独立阅读的孩子有哪些行为表现
    那本读了上万遍的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擅长阅读的孩子会偷偷地做这五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wl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