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记于一次团队真实用户调研分享经验总结:
产品做到一定量级,增速就会放缓,往往会通过做调研来拓宽业务。但用研成本很高,而且很多时候都需要去线下才能完成,找到精准的的用户就更难了。所以好多大公司就把这些工作交给咨询公司去完成,获取的调研结果往往并不理想,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数据少之又少。我们在产品中埋点只能让我们获取到线上的数据,通过数据来分析推断用户的使用行为,这样往往看不到产品在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隐性的问题。

用研做好了,可以大大提升产品整体数据,可做不好的结果就适得其反。所以怎么做用研就成了做用研最关键的一环。做用研必须要弄明白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去做调研?
2:如果做调研?
3:调研结果对产品的影响?
1:为什么要去做调研?
我们想去做调研就得从我们接触的项目说起,我们团队在刚开始接触汽车项目的相关需求时,很多时候没有底气,一味地听取需求方的建议,缺乏自主的思考。甚至在整个大团队都没有几个人买过车,更别说开车了,但却是这么一帮人在做汽车类的产品,设计师完全是在凭自己感觉在做相关的需求。这样长期下去,设计师就会感到迷茫,失去做产品的信心。做产品需求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用户所需求的,这样的需求不做也罢。这是我们想做一次调研的主要原因。

2:如果做调研?
用研就是对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用研的方式主要就是线上、线下两种方式。
线上的好处就是便捷,成本低,但是收效甚微,而且面向的调研对象不可控,所以结果的水分比较大。
线下的好处就是真实,对调研的对象可控,针对性比较强,效果明显,但是成本偏高,整个流程稍微繁琐一点,所以好多产品在初期不会选择线下方式。
所以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线下,线下调研主要有四个步骤:调研现场-调研执行-数据统计-结果导向。
第一步:调研现场
用研是有需求的用户,首先要找到这些人,这些人又会在什么场合出现,变成事先要确定好的事情。我们调研的对象肯定是想趋向于有意向购车和有车的群体,只有这样的用户才会对车相关的资讯有需求,如果我们拉100个人,只有10个人想买车或者有车,想想这样的调研结果会真实吗?所以找到精准的用户群体预示着调研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调研执行
我们调研的场地和目的明确后,就该开始落实到执行层面。一般的线下调研都采取让用户填一张问卷,其实这样的效率很慢,而且需要很大的空间来承载活动现场。经过团队商讨,我们决定在线上用H5的形式,做一个非常“轻”的海报问卷,整个体验非常轻松。加入了很多微交互,考虑到一些眼睛视力问题,字体设置的也很大。

第三步:数据统计
调研之前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能每个人能获取10份有效问卷就好,可没想到截止活动结束,我们居然收获了2250份问卷,经过我们制定的问卷规则筛选出1488份有效问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用研肯定是获取的基数越大,结果越趋向于真实。

第四步:结果导向
通过这次调研的结果反馈,我们对新车、汽车金融、二手车、新能源、内容平台等产品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被用户的反馈好好上了一课,感觉刚刚入门一样。脑海里有了一个用户画像的雏形,而且各年龄段对产品的接受程度都存在差异,这样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3:调研结果对产品的影响?
新能源车市场的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鉴于现在新能源车还有一些技术上的瓶颈,所以观望的用户还比较多,但用户不抵制,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且很看好。

我们做车型详情页和车款页的时候,经常会为一些设计细节争论不下,谁的观点都没有说服力。现在我们知道的选车标准了,关于口碑、性价比等这些数据就要作为重点设计内容优先推给呈现给用户。用户喜欢什么样的配置,展示车款的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直观的贴现给用户,产品设计上通过一些一项亮点配置的推荐,直观的呈现给用户。

最后调研的经验总结
经过这次调研,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受益匪浅。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准备略显仓促,设计问题的不够完善。调研结束,我们整理好数据,也对这次调研做了一些总结7点:
(1)调研现场慌乱,导致我们调研的秩序被打乱,事先没有考虑清楚。
(2)参与调研人员不熟悉业务,经常会被消费者的问题给问住了,应该安排相应的业务人员及时给予反馈。
(3)问题设置太局限或范围不广,有的问题让消费很困惑,比如买不买得起车,这样的问题让答题者很尴尬。
(4)有一些年长的消费者不会操作,导致进行不下去,还有很多人忘记最后的提交,我们应该准备好为这部分人群解决问题,或在产品中做一些更好的体验提示。
(5)调研抓取一部分愿意分享的消费者,喜欢互动的用户,方便留下一下联系方式,可以把这部分用户作为平台后期的资深用户,组建一个群体,可以请他们优先体验一些产品的测试版,征求他们的一些建议。
(6)调研应该策划一些更新新颖的玩法,吸引用户加入进来,我们主要靠介绍用户来参加的方式,很多用户都回避了,这样就流失了很多调研的结果,可以组织一些游戏等。
(7)现场调研多发动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让调研的用户再去帮你宣传,很多热心的用户认可你的产品,就会帮你做宣传,这样的口碑相传,远比优化产品来的更重要。
以上,在《好设计,有方法:我们在搜狐做产品体验设计》一书中,使用很大的篇幅进行了详尽的解读,用很平实易懂语言从设计的角度诠释了用户的需求。
本书为搜狐媒体UED中心团队心血力作,搜狐焦点CTO作序推荐,滴滴、携程、迅雷、宜信、腾讯等知名企业的近10位设计专家高度评价,从产品和设计双重视角系统总结体验设计的方法、技巧、原则,视角独特、剖析深入,各种必备知识和疑难问题,一览无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