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前提是感受力和认知。
感受力是一种调动五感捕捉情感的能力,有的人是性格养成,有的人是后期训练。同样看到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甚至是一句话,感受力强的人能洞察到其中隐藏的情绪,并与之共鸣,感受力弱的可能就不会有什么感觉。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感受敏感的方面也会相对有偏差。
但不管怎么偏差,人感动的一般都是他所认知的东西,碰到陌生、超出认知的东西,人通常会拒绝,因为不懂。
这有点像谈话里的【预设】概念,当你和朋友在开口感慨天气的时候,此中隐含的共识就是【当地、此刻的天气】,不会贸然说几十年前某天的天气。 【当地、此刻的天气】相当于【背景知识】,你必须掌握了它,才能和朋友进行讨论。
同样地,你也必须拥有某个事物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真正欣赏它。当然这个背景知识未必是具体到对这个事物本身,而可以是对它所属的大类或者说专业的一定认知。
也许有的人会说,有的艺术作品我能懂,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对艺术有认知?那我不懂的艺术作品,是不是就不是好作品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艺术有很多类别,不同的类别下面有很多不同的创作。有的作品概念源于生活经验,我们可以依靠自身的经历去感受,因为我们对它是有【认知】的。但有的作品是为艺术而艺术,离生活比较远,这时候光靠生活经验就无法理解了,我们就需要去学习一定的艺术背景知识才能欣赏了。
总的来说,有一颗敏感的心很重要,但要真正能欣赏多元的美是还是需要一定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