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辈为农,没有大出息的子孙,混上个万元户的名声就是收获一份荣誉的感觉了。
农村,靠山吃山,我长这么大,还是喜欢跑山采野菜,婆婆丁、柳蒿芽、荠荠菜现在正是旺季生长期。一小时就能挖一大筐,嫩的、小的洗干净搭配一碗鸡蛋酱生吃,不需要什么油盐醋糖佐料,脆脆的略带苦味,唇齿满是泥香味。大的、老的就挑浇干净焯过水,少量油和土豆掺杂炒着吃,黄绿相应颜色平常如同我家平淡的小日子。

这两年,我婆婆秋天会在后院闲置地角散些婆婆丁、荠荠菜的种子。来年春婆婆丁、荠荠菜我家后院里子自发自生,源源不断。即使土地干裂,但顽强的生命力照样破土而出。嫩的吃不完老了,老的吃不完开花了,花谢了种子满天飘散,落地生根,过一阵子又长出一茬嫩的。

但我们不能总吃,夏季新鲜茄子、豆角、黄瓜自家下来菜了,婆婆丁、荠荠菜就统统挖起喂鸡鸭鹅改善伙食。
婆婆丁和荠荠菜都是短时间长势,阳光充足,泥土湿润几天就长到封顶,如果不急时挖,就等于放任它的生命自然老去。二十几片叶子是最多的分杈,根扎的不深,但一堆一堆的覆盖面积还是挺诱人食欲的。
我长了一副不值钱的五脏六腑,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也偏偏是随遇而安的个性,不喜欢花钱买享受。对待吃穿特抠门,春耕日子我婆婆不去地里干活,我就给她安排个轻巧活——挖野菜。
婆婆丁、柳蒿芽、荠荠菜成了我和老公劳动一天晚饭桌上的美味,省了钞票又吃到了营养。两姑娘随了我俩的基因,争抢着蘸鸡蛋酱竟也没念叨吃出苦味来。

我婆婆说,她们小时侯这苦味野菜吃一春天,全家八口人,鸡蛋能供上炸酱就喊阿弥陀佛喽。苦味是营养也是药引子能败败春季风燥火引起的嗓子疼。五六十年代,人多地少,地贫家穷,挖野菜端上饭桌何尝不是一种知足和幸福呢!
野菜都是纯天然纯绿色食品,根有泥土的香,叶有阳光的暖,大自然免费赠送给我们的,我们就应该去享受去感恩。
城里市场卖的野菜不一定是大自然中采摘来的,棚户区什么野菜都能种植出来。但我绝对敢放话,味道绝对绝对不同。
现在好多城里人会在五一小长假,来农村山上挖婆婆丁,我种地的时候遇到好几回。山边、道边上停着小轿车,有女人拿着方便袋水果刀蹲着身子挖沙土里的婆婆丁,车窗里的男人抽着烟玩着手机。
我还对老公碎嘴唠叨了两回,这城里想吃啥都能买着,费那车油钱非得自己来挖干嘛?老公说,吃春天的野菜就是吃那个新鲜味儿,那大棚里的婆婆丁、柳蒿芽一年好几茬没那水灵、鲜灵味儿,吃了不爽心。
也许,尝苦味野菜就是吃着原味生活,哪里的人都是一样的味蕾,一样的心理,都有对大自然恩赐的爱同样的回应。
乡下有乡下的苦累,起早贪黑的与泥土耳鬓厮磨,城市有城市的辛酸,没完没了的加班。大家的选择不同,活法却大致相似:都在与时间赛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完成自己生活最大的出色过程。
苦甜相融的经历,哪里都一样的体会,野菜春秋的鲜儿味,吃过了却总感觉百吃不厌的欲望。谁的生活都需要纯自然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