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悟人生想法
有效应对校园暴力——从不再打孩子开始(2)

有效应对校园暴力——从不再打孩子开始(2)

作者: 晔萍认识我自己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20:45 被阅读0次

          上篇文章包括视频发出后,收到许多朋友的回复,促使我继续深入探讨暴力这个话题。

          询问周围的朋友,从小没有挨父母打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看到此文的朋友,你小时有没有挨父母的揍?

          在我近二十年在全国各地的家长讲座、培训和咨询中,粗略统计现场没有挨父母打的人数比例基本小于20%,也就是挨父母揍是常态。许多做父母的成年人从小挨打,做了父母后继续打孩子,当然也遇到有些父母从小挨打,但是自己做父母后发誓坚决不再打孩子的,很了不起。因为能做到这样是很难的。最常发生的是成年人从小被打大,做父母后打孩子的动作和当年父母打自己的动作都一样,属于典型的行为习得,同时对此没有觉察,一直在允许自己自动化地发生。

          打孩子是能看得见的成年人的行为,有打孩子行为的父母内心世界在发生什么?是什么信念在支持父母打孩子?又发生了什么父母开始停止打孩子?需要改变什么才能停止父母打孩子的行为发生?如何能逐步停止打孩子的行为?

          首先打孩子的意图是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孩子因为身体的疼痛而恐惧,在恐惧下会改变一些行为,特别是达到父母期待的行为。只是一旦身体的疼痛消失,恐惧也会变小,孩子常常会回到之前的状态,于是父母打孩子的循环又开始。 我曾任交大子弟小学副校长四年,和一些打孩子的教授父母相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教授,当时还是长江学者。 一次我看见他在愤怒地用拳头一下又一下地打二年级的女儿,完全没有青红皂白地揍,逮到孩子身体的哪个部位,拳头就落到那个部位,孩子被打得连气都喘不出来,一个完全失控的父亲,根本没有了教授的修养和学者的风范,就像一头野兽一样疯狂。我当即喊停:这里是学校,不可以打孩子。这位教授父亲气呼呼地说:她丢了饭盒。我问:你这样打她,饭盒回来了吗?父亲无语。当时我感受到心疼,心疼这个幼小的孩子被一个成年人施暴,而且是她最亲近的人。如果这个父亲不改变,这个女儿长大的历程中会有多少次受伤,成人后与异性的关系会怎样,她会幸福吗?这个父亲与妻子的关系怎么样?与同事的关系怎么样?我没有答案,这个女孩长大的过程中会得到一个又一个答案,她的痛苦或者幸福都在答案中。这个父亲懂得这些吗?我可以确信他不懂,尽管他是一个教授和长江学者。如果他懂,我相信他一定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

          许多打孩子的父母真的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愤怒,而且不是用的一个安全宣泄的方式,会伤到孩子,伤到亲子关系,也伤到自己。因为很多父母打完孩子,自己内心满是后悔和内疚、自责,对于自己无法控制打人的行为也是自责。内在的声音往往有这些:我小时也是这样挨揍长大的,挨揍能让孩子有记性,打是亲、骂是爱,我要不打孩子就是不负责任,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声音主导了外在打孩子的行为。曾经遇到一个听我讲座的父亲,他是这样分享的:现在想当年父亲打我是对的,如果没有父亲这样的管教,今天的我就不是这样的模样。我问:听起来你很同意当年父亲打你。他答:是的。我问:那当年父亲打你的时候你哭吗?他答:哭的,因为太痛。我问:既然你觉得父亲打你非常正确,你怎么哭呢?你应该笑着告诉父亲——爸爸,你打我非常好,一天只有一顿打是不够的,我想你打我三次,和吃饭一样。对的事情应该多做的。这个父亲开始沉默。我说:你认为对的可能是你现在头脑的想法,当年幼小的你用哭表达抗议,绝对不会认为你父亲打你是对的,因为疼痛是真实的。我猜你心里有没有这样的声音——你可以好好和我说啊,为什么要打我?他默默地点头。我看到了他眼中的闪闪泪光。

            我体验到许多孩子在挨打后拼命为父母打自己的行为找理由,许多打孩子的父母一边打孩子也会一边说:我打你是因为我爱你,如果你是别人家的孩子,我都不会打你也懒得管你。父母用这样的语言为自己的暴力寻找借口,为自己的情绪失控寻找托辞,内心会感觉内疚自责少一点,舒服一点。而父母的这些话一次又一次伴随着身体的疼痛慢慢地钉上了挨打孩子的心。孩子一边体验着身体的痛,心也在疼,同时还要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父母是因为爱自己而打自己的,这样内心会好过一点。父母和孩子都在痛苦中煎熬着。可见打孩子和爱无关,因为爱是让人温暖,舒心,快乐和幸福,但凡让人体验痛苦的都不是爱,只是借着爱的名义,常常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你还相信吗?

          无论你相信与否,这些隐藏在心中的声音只有在自己安静下来才有可能听到。当你有机会聆听到自己内在的这些声音,你是否愿意改变这些声音,用新的声音替代这些旧声音,这是你的选择和决定,你的选择和决定都是有后果的。许多有打孩子行为的父母作为我的来访者,咨询后的第一步是学习掌管自己的愤怒,停止打孩子,效果是显著的。所以我相信改变是有可能的。 特别是有一对父母第一次咨询后就决定改变,不打孩子,结果这个改变惊到孩子,他们的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足足在客厅的沙发上躺了一周,不敢回房间睡觉。他在仔细观察父母到底怎么了,好奇为什么不再打自己了?他在确定父母是不是真的改变了。孩子的这个发生更强化了父母的改变。自从他们不打孩子,学习聆听孩子表达,孩子的恐惧逐渐减少,慢慢有精力和能量可以专注学业,父母带来的咨询难题——孩子无法专注学习,成绩很差就迎刃而解。

          当然,不打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行为满足自己的期待时可以很平静,很开心,一旦被触动还不明白自己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愤怒已经窜上心头,此刻要掌管自己的双手不打向孩子,确实很考验父母们的自控能力。所以改变的第一步,觉察自己当下在发生着什么?我是在愤怒吗?我接纳自己的愤怒吗?我允许自己愤怒吗?我可以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地表达吗?我可以帮助自己重新平静下来吗?第二步,练习深呼吸,帮助自己平静下来。第三步,学习分享自己内在的发生,聆听孩子的回应,好奇孩子的发生。开始带入觉察是容易的,只是时刻觉察自己在发生什么是需要练习,并不容易。

          对于一些情绪特别容易失控冲动的父母来访者,刚刚开始练习时,我会鼓励其先用一把竹尺代替自己的双手,在觉察到自己情绪升起时,通过找到竹尺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用竹尺只能打孩子的手心,并且需要事先和孩子讨论打几下。这样的方式打孩子传递的是惩罚,父母的身体和孩子是没有接触的,孩子因为疼痛会有恐惧,但不会恐惧父母,不会破坏亲子关系。当父母这样练习几次后通常会愿意放下戒尺,学习直接陪伴自己的愤怒,让自己平静下来。

          写到这里特别感谢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不认识字,没有文化,但是特别有修养。记得我和弟弟的童年常常淘气惹事,奶奶从来是不紧不慢做自己的事,等到晚上把所有事情安顿后,会把我们俩叫来,让我们俩说说做了什么,错在哪里,根据我们犯错的程度,会告诉我们每人需要被打手心几下。每次奶奶也是真打,我的手心总是很疼,心里是清楚自己错了。这样的惩罚方式并没有影响我们和奶奶的关系,只是对尺很生气,于是我俩常常藏起尺,奶奶找不到尺打我们的时候只能先去买一把尺,当然她会告诉我们:今天就欠打几下。记忆中奶奶从来没有在发怒中打过我们,都是在平静的状态中和我们算帐。想想这是多么不容易地做到。

          平静自己,不再打孩子,所有的父母如果能做到,每个家庭就有了和谐的氛围,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现象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就有基本的保障。不挨打的孩子进入校园通常不会主动攻击其他孩子,校园暴力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

            所以,作为父母的成年人,愿意从今天开始不再打孩子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效应对校园暴力——从不再打孩子开始(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an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