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一个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肿瘤科医生。她同时也是一名医学人文、患者知情和患者支持方面的专家。但是这次不同,她成了患者家属。她就是卫燕教授,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医生。有一年,卫教授的老爸因为血尿,被怀疑膀胱癌住了院。老爸面临着做手术的选择。卫教授虽然很清楚这个手术很有必要,但同时,她也了解这个手术对于一个80岁老人的风险。
患者会……她说,必须明确又委婉地和老爸沟通,让他自己知情,并且作出自己的选择。
于是她对老爸说:“以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不敢排除膀胱癌的可能。当然,目前仅仅是可能。您也知道,癌症的确诊是需要组织病理学的证据的。”她继续说:“虽然医生说这只是个小手术,但是我依然认为,任何手术和麻醉对于任何人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我其实是很犹豫要不要让您做这个手术的。”卫教授边说边走向窗边,她看着窗外的风景。接着说:“做的好处,是明确究竟是不是癌症,以及避免今后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出现血尿时发生一些目前可以预测的棘手的问题。而不做的好处,是目前反正已经不出血了,安稳一天是一天。”过了两天,老爸对她说:“我想好了。手术还是应该做的。”手术前夕,卫爸爸又说:“做不做这个手术由我来决定。怎么做这个手术由医生来决定。至于我是否下得了这个手术台则由老天爷来决定。”哈哈,多么有趣的对话呀。
患者会……那作为普通人,作为一名不具备医学知识的家属或者病人,该怎么决策呢?
知情
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病人了解到目前疾病的状态和治疗的利弊,支持病人作出理性决策。但是在短时间内,由于医学专业知识门槛太高,不同的病人具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健康素养,不同的医生又有不同的沟通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想真正达到知情的最佳目的并不容易。
那怎么办呢?高手是这样的…
1我真的需要做这个检查、治疗或手术吗?
2有什么风险或者不足之处?
3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
4还有其他更简单、更安全的选择吗?
5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
这五个问题就是医生在决策之前,向病人交付的关键点。一方面,家属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在整个过程中受打击最大的患者慢慢理清思路,接受残酷的现实;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并且只需要和患者沟通治疗的框架,进行原则性的选择,至于复杂细致的专业问题就交给信任的专业人员去处理。医生是诊断和治疗的专家。患者是对自己的身体、人生价值、经济状况、治疗预期、治疗效果最了解的人。 他的情绪和心态也决定了治疗的效果。
医患关系的本质是联盟
选择
更多时候,病人更希望得到的是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希望医生可以让自己选择。但是,毕竟医学专业性太强了,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共同决策。个人选择都会遇到人性的弱点,越是在疾病状态下,越容易出错。比如,在肾结石疼痛难忍的时候,有些人甚至切掉肾的心都有。所以,在疾病这个恶魔面前,只有互相信任彼此的优势,共同决策,保持理性思维,发挥各自的优势,才可以尽可能地降低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的问题。至于结果如何,并不完全是决定决策是否正确的依据。
很多时候选择没有对错,也没有通用原则
比如,一个高龄病人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已经控制了,要不要拔出气管插管?拔了气管插管可能还会因为不会咳痰,又要插。这样肺炎就可能加重,插管的过程也有风险,怎么办?说实话,这些问题即便是医生都很难作出最佳的选择。
患者会……不要根据结局去反推选择,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在疾病面前共同决策,让自己的爱人、亲人、信任的医生,一起决策,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才是最佳选择。
寻求支持的第一人选——主管医生
因为只有主管医生是最了解病情的人,也只有他才能看得到每一种药用下去之后病人的反应。他能把病人的每一个症状和冰冷的数据结合起来,也只有他,是对病人病情最关心的医生。所以,在决策的时候,寻求支持的第一人选,不是你的医生朋友,而是你的医生。
患者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