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大学开始,我在几个大城市先后度过了二十来年,北京,深圳,西安。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觉得大城市好,吃的玩的什么都五花八门,就算有些负担不起,看看也是好的;大城市的人也有趣的多,脑子真灵活,什么都知道,就算有时候交的朋友不太靠谱,经历经历也是可以的。
可能因为我成长于一个小山城。放眼望去,是层层叠叠的山,层峦叠嶂,云山雾罩,是我很小就理解的词语。小小的我,总是望着山顶,想着拥有怎样翅膀的鸟,可以飞的出去。想的多了,就变成了愿,我努力读书,认真学习的动力,有一半来源于此——我想飞出大山。
山城的生活也有很多可取之处——青山绿水,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小城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空气清新。由于人少,城小,也安全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温度的。但这对当时的我来说还不够。
被大山中的家乡稳稳的托住,心安理得的享受大山给予我安全与保障,却又厌倦了山城的木讷和闭塞,一心想着出走,去到更广阔的天地——这像极了我曾经对父亲的态度,在他的培育和供养下,我终于飞起来,飞到了北京。
父亲送我去北京上学,他是高兴的,也是遗憾的,他的遗憾在于自己没有赶上这样的时代。我是高兴的,也是遗憾的,我的遗憾在于,最喜欢的学校终究还是没有去成。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城市,而且是首都北京,都怀着惴惴不安老实巴交的山民态度,小心谨慎,以至于卖票窗口出错了票,我们也只好认了。本来第二天走,出错的票让父亲当天就得继续火车坐回山城。我们一起去天安门走了走,然后我送父亲去火车站,他无声的流着泪,走在进站的人群最后,走几步便回头看看我,挥挥手。
我也流泪满面,父亲回去了,山城离我远去了。
毕业以后,多年的都市生活仿佛已然改变了我。我交往很多朋友,却不认识自己住了十年的邻居;我逛极大的商场买最应季的衣服,却经常还是觉得缺一件;我过各种应季的父亲节母亲节,转发朋友圈,却很少回家给父母做一顿饭,甚至,我都很少给自己做一顿饭。都市的节奏快,生活总有捷径可走,我们努力节省时间,仿佛只是为了拥有更多挂在柜子里的衣服,然后参加活动穿给不熟悉的人看。
我在努力褪去山民的标签,融入大城市,甚至对自己沾沾自喜。
但我没有注意到,无论我如何变化,骨子里都还是那个有点内向的小山城女孩。就像在一场热闹酒会上,大家都光鲜亮丽,我也是拼了命要自己好看一点,却也努力怕自己寒酸的衬裙不小心出来一角,露了怯。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过去三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我也一样。
第一年,我被困在小山城三个月。在别的地方都不能出家门的时候,小山城的人们却可以自由行走,反正病例离得老远,所有路口封锁,绝对的易守难攻。我天天陪着母亲做饭,和小侄女做手工,与妹妹唠家常。我还去幼儿时最喜欢的邻居奶奶家看她,结果一见面先一顿嚎哭,仿佛受尽了委屈又回到了三岁,找奶奶来做主了。就是这些平淡小事,让我重新喜欢山城。事后回想,我的抑郁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慢慢好起来的。
我是山民,自然还是要回到山里,才能真正好起来。城市里出生长大的我的朋友们,自然在城市里更得自在。
疗愈的发生,其实也不需要真正回到山城,而只需要改变心态,感恩大山的养育和支持,以柔软之心赤子之心回以温柔的对待。这样的内心,是完整的,与世界没有对抗的,能量顺利运转,人自然舒展。相对的,我也感恩大城市的空间和包容,给我诸多信息和选择,当内心不再挣扎和冲突,就能看到,其实我本可以过得更好一些。
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安,生活就不会差到哪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