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
《论语》学习第425天,18.4齐人归女乐

《论语》学习第425天,18.4齐人归女乐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1-10-18 09:34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425天

    原文阅读:

    18.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译文讲解:

            齐国人送了一支女乐队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鲁君三天不举行朝礼。于是孔子就离开了鲁国。

    启发思考:

            归,同馈。乐,音乐之乐。上章是记孔子去齐,此章是记孔子去鲁。这件事《史记·孔子世家》里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前因后果。

            55岁的孔子已出仕5年,任鲁国大司寇,主管司法。孔子在鲁国已升任为上卿大司寇,正风生水起地推行他的主张,社会反响很好,国家治理得很有起色。但因为“堕三都”,试图削弱大夫的权力,得罪了季、孟、叔三家,也引起了齐国的恐慌。

            齐国君臣担心孔子在鲁为政,鲁国会强大起来称霸。鲁国离齐国这么近,强大了必然会去兼并齐国的土地,不如先瓦解孔子的后盾,于是齐人使美人计、离间计使孔子被孤立,在鲁国也不受待见。

            齐国送女乐给季桓子,也就是鲁国宰相季孙斯,他自己先偷偷跑去看了两天,回来就介绍给鲁君,一起去观看,鲁君不再理朝政。子路就对孔子说,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希望了,可以离开了。但孔子还没下决心走,他说,再等等看,马上要举行郊祭大典了,如果还会依礼分祭肉给大夫,那我还可以阻止乱象。结果,到了郊祭大典时,鲁君也没有按照礼制分发祭肉。

              孔子明白,在鲁国已经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他又一次选择了离开,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颠沛之旅。约3年后,58岁的孔子在卫国出仕,因为卫灵公“问政”于孔子,孔子第三次选择离开。

              孔子之“行”,成了其标志性的动作。与箕子、比干不同,与柳下惠不同,孔子选择的是“合则留,不合则去”“道不同不相为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孔子的“行”体现的也是“辟人”,但孔子始终不“辟世”,哪怕眼前所为收效甚微,但为了人类的前程和未来,他依然负重前行、布道天下。

            对于孔子的“行”,孟子说:“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圣之清者伯夷,圣之和者柳下惠,不但有自己的进退去取之道,而且他们的风格、风度、作风能改变一些平庸的人,能影响世道人心,他们的存在起到了移风易俗、提升人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德的思想,不是道学,更不是空话,而是活泼泼、实在在的人格,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格力量深远地影响了后世。

            孔子更加伟大,他是集大成者。孔子所倡导和践行的乱世进退去取之道,而且“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是承认选择的多样性。孔子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所以为时中之圣也。

            孟子这里用金声玉振的说法,开端与结束的说法,尤其是强调结束时的玉振才是圣者的表现,隐含着好的结束比好的开端更重要也更难于做到的含义。孟子把撞钟响亮地振动出来金声,到击磬回声不绝震荡扩散“寥亮于区寓”的声学现象喻为智者、圣者对于人世的振作与绵绵不绝的影响,显示了传统文化的真善美一元化观念,使得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样强大的能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425天,18.4齐人归女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gg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