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条
从“六部尚书”到“宰相”

从“六部尚书”到“宰相”

作者: 化浊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14:53 被阅读0次

    对于“六部”一词,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它是古时我国行政机构的大体划分。具体而言,“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门。

    为此,还特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之说。

    所谓“天官”,指的是“吏部”。因吏部司职人才的考核、选用、提拔、惩处,是官中官,故而有“天官”之说。如“天”一般覆盖世界。

    所谓“地官”,是指“户部”。因户部掌管田赋地税、银钱收支,犹如大地一般,人们赖其生存,诸多美物亦从地中而生。故而人们又把“户部”称为“地官”

    随后则有“春夏秋冬”四官。

    因典祭多在春季,故而礼部又被称为“春官”。夏季多有征伐,故而兵部的别称是“夏官”。秋有肃杀之气,古时极刑常在秋后,故而刑部乃是“秋官”。到了冬天,农忙有歇,此时便有兴修水利等一应事宜,这便是工部被称为“冬官”的原因。

    既然已提起“六部”,那么自然而然少不了“尚书”与“侍郎”们。想来大家都已知道,“尚书”是一部之首,“侍郎”是其副手。

    “吏部尚书”是吏部之首,“刑部尚书”是刑部之首,以此类推。写到这可能有些朋友会疑惑,尚书有了,那么宰相呢?

    答案是,没有宰相。自明太祖在洪武十三年废置宰相以来,明清两朝便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宰相”,而是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至于忙不忙得过来,需不需要人帮忙,使之成为某种意义上弱化版的“宰相”,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在明朝之前是什么情况呢?从隋唐至明以来,我国大体上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其中“尚书省”下辖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总体上看,隋唐至明以来,三省的权职各有变迁,有时兼并,彼此互相帮扶、合作(以及监督)。一般而言,彼时三省的最高长官,便可以被称为“宰相”。

    更细致点说,在唐朝,三省长官是宰相。在宋朝,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其长官“同平章事”是宰相。在元朝则废除了门下省与尚书省,中书省统领百官,其长官“中书令”是宰相。

    简而言之,在隋唐至明以来,“宰相”之职有其实,而无其名。那么在隋唐之前呢?

    汉朝有“相国”,相助于国,比如萧何、曹参。秦朝有“丞相”,“丞”通“拯”,是拯救、辅助之意。比如百里奚、商鞅。

    彼时拜相,丞相行礼,皇帝需回礼。在外道路上遇见了,两人都会下车行礼。

    秦汉之时,“宰相”之职有其实,也有其名。实过隋唐,名亦过随唐。那么在先秦之时是如何呢?

    如您所料,相较于秦汉,先秦之时相的地位还要更高一些,与诸侯的地位更平等。

    从六部尚书到有名无实的宰相,再至名副其实的相国,这一路时代的变迁,不知达人们见后,有何感慨?

    以上是浊某人闲暇时做的一点搜索引擎研究,资料来的简单,未能详加考证,定然存在瑕疵,还请观众老爷们抱着批判的精神去理解。

    学人化浊

    2020-03-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六部尚书”到“宰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hc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