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卑而超越:读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

自卑而超越:读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

作者: 悟者为圣 | 来源:发表于2018-07-18 15:10 被阅读0次

小孩为何会隔三差五地给我带来“麻烦”,让我这个当娘的心力交瘁。如何化解这些“麻烦”,成了我的难题。正好“武志红”老师最近推送了一套书,他推荐这些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鼓励人利他,而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我在查找他推送的阿德勒《自卑而超越》这本书时,发现他还有一本《儿童人格教育》。这本书貌似既可以解决我育儿的困惑,又可以调节我的心性。于是,我首选了这一本

书。

1.人发展的动力源自哪里?

这个问题实际上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构成了不同的心理学学派,如弗洛伊德强调性、罗杰斯强调自我实现,而阿德勒强调人发展的动力源自自卑。我内心一直藏着自卑的种子,直到有一天,一位比较优秀且混得很好朋友对我说,TA很自卑,甚至有段时间抑郁到想自杀。我当时很震惊,并第一次感受到,优秀的人和我一样也会自卑,自卑是很多人有的心结。

阿德勒说:“自卑大多是由先天或遗传的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也包括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压抑和排斥所造成的抑郁之感。”自卑可能是自身缺陷等主观因素导致,也可能是周围环境客观因素导致。因此,自卑可以在每个人身上产生。

面对自卑,人的选择是这样的,“人是有自主性的,能按照自己憧憬或虚构的目标有选择地看待生活中的这些经验。而这种选择性便是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它决定着每个人的发展。”人在自卑面前不是束手无力。自卑激起了个体的创造力,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优越感,个体便投入到追求完善、完美的过程之中,并在这种克服困难和改善自我的过程中做好本职工作,与社会互利双赢。个体认识到了自卑,并不断超越。这就构成了个体发展的源动力。

我最近翻看的《琼瑶的自传》也很好得阐释了这一点。别看琼瑶才华横溢,万人追捧,但实际上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她从小长相有缺陷,在兄妹姊妹中,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她在强势母亲面前一直自卑,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就不停地写书,最后成就了一位才女。琼瑶就是因自卑而超越。

2.儿童为何会产生诸多问题?

人有自卑感,但是人的本性不能忍受长期的低下、被轻视、被蔑视等消极情绪,人就会想办法改善环境缓解自卑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补偿”。心理补偿开启的时候,犯错误的大门也随之敞开。要么,当事人只是在心理上调适,不付诸于实践;要么,当事人调适的方向错误,导致事情向相反方向发展。问题儿童就随之产生了。

各种问题儿童都是“生活的失败者”,是由于错误的生活风格导致的。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而是个体对事实的主观看法。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这个过程是否健康正确,判断标准就是社会价值观。个人过于夸大个人优越感,缺乏足够的“社会兴趣”,缺乏社会兴趣和合作精神,生活目标又因遇到困难而难以达到,心理便失去平衡,问题就会产生。

个体的问题行为,不是单个碎片式的,是由个体的整体人格发动和指引的。书中列举了一个男孩的例子,他总是在学校捣乱,不断干扰别人,学校不断向父母寄投诉信,母亲就不断去学校解释。这个男孩的目的是维持在家里的王者地位,母亲围绕他转。通过这个恶性循环,他的目的实现了。他不在学校惹出麻烦,就会在学校以外的场景惹出麻烦。他总是要通过惹出麻烦,刷存在感,引起家人的关注。问题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的人格系统出现了问题。用现在的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认知模式出现了问题。

3.如何教育问题儿童?

问题儿童的产生,在于家庭,而不是学校。“学校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都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给显露出来而已。”看来,自家小孩的问题,最终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阿德勒还是强调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不仅掌握着学生的命运,而且还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未来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处于家庭和社会之间,它有可能矫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不良影响,也有责任使他们为适应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并确保他们在社会的这个大乐队中和谐地“演奏”好自己的角色。”学校要避免将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将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作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然后鼓励他们追求社会有益的活动。阿德勒运用了很多矫正口吃、家里子女排行等案例。这些案例并不适合我国教育现状,我一略而过。我本来对最后一章“对父母的教育”比较感兴趣,但是阿德勒主要从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的角度谈,且都是让老师以平和温和的态度和家长交流,我对此有点失望。

这本书的框架是人的动力来源于自卑与超越,儿童为了战胜自卑,超越就容易因走捷径而产生问题。问题儿童的产生在于儿童整个人格系统失衡。如何教育,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应该是改变儿童的人格系统。具体而言,让儿童在符合社会情感的领域,满足正当需求,给他自由,展现自我。如案例中的男孩,他的目的是控制自己的母亲,得到母亲的关爱。对此,在男孩没有制造麻烦的时候,母亲可以主动去关爱男孩,满足他的需求,而不是被动控制。

读罢此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小孩惹麻烦也是为了吸引眼球,以最小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优越”。另外,小孩和大人一样,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是因为人格系统或者思维方式出现了故障。至于如何克服,自己慢慢琢磨吧!

相关文章

  • 读书:《儿童的人格教育》

    昨天,读了《自卑与超越》,顺藤摸瓜,今天接着读阿德勒的另外一篇名著:《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内容在于《自卑与超越》...

  • 自卑而超越:读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

    小孩为何会隔三差五地给我带来“麻烦”,让我这个当娘的心力交瘁。如何化解这些“麻烦”,成了我的难题。正好“武志红”老...

  • 改变,从自己开始 ——郝晓东《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读书笔记(

    三、《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超越 1、自卑。 阿德勒认为自卑源于两点:自我与他人的相互笔记中,和生命自身的有限性...

  • 再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Day137 再读自卑 再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理论,上学期学习《儿童的人格教育》时的点滴似乎又如涨潮般回到脑海...

  • 《被讨厌的勇气》—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去年看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和《儿童人格教育》两本书,非常喜欢。这周又看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是根据阿德...

  • 小记

    (一) 昨日听新网师《教育学经典解读》之《儿童的人格教育》的授课内容是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主要思想诠释。 在...

  • 不足而超越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两部著作《自卑与超越》《儿童的人格教育》,其中都提到“自卑”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容易误解的词语,...

  • 2020-10-23

    《儿童的人格教育》预习作业: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儿童自卑情结的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帮助有自卑情结的儿童。 阿德勒的...

  • 20201020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

    阅读: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 摘录: 实际上,这样一种因(预见)不完美、遭受逆境而愤然超越的忧患意识,是一种优意...

  • 超越自卑

    《超越自卑》(奥)阿德勒著 黄光国译 这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巅峰之作。如何超越自卑?超越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卑而超越:读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io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