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
《无后为大》一书中的“真知灼见”

《无后为大》一书中的“真知灼见”

作者: 留小馆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22:03 被阅读0次

    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她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书 —— 关军写的《无后为大》。我在当当上买了电子版,去年看了前面部分,今天继续一口气读完了全书。

    作者从很多方面阐述了他立志成为丁克一族的理由,用简短的一句话总结出来就是:世界太丑恶、父母皆祸害。他抽取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后面部分,认为单独的“无后为大”四个字金光闪闪,充满了真知灼见,那就是:不要后代是最最重要的。

    作者说到:很多决定不要孩子的丁克,和我一样,并非看不到孩子的可爱与美好,只是担心自己会亵渎,索性不与他建立某种特定关系,仅仅做一个欣赏者。

    作者过度看重了“教育与孩子生存质量”之间的必然联系。他认为中国父母在教育方面有诸多问题,也认定了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完全丧失了自我。的确,有太多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的父母,对孩子实施了种种捆绑和控制。为了保持独立完整的自我,为了避免祸害后代,所以作者选择不生。

    这样的观点,几乎就是我在二十多岁时候的内心写照。后来一不留神作了母亲,在磕磕绊绊地养育过程中,我才慢慢觉得,虽然为人父母有很多牵挂、无奈,甚至痛苦,但五味杂陈难道不正是生活的原貌吗?

    当然,也可以看作是我已向生活妥协,而作者坚持拒绝缴械投降。

    作者应该是完美主义者,追求纯粹美好的代际关系。可是,不管什么类型的人际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爱恨交织着的。我们不可能生活在绝对理想化的环境中,也不可能有绝对完美的父母,要求完美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强迫症。

    不管是独身、丁克一族,还是传统的生儿育女者,都有各自的幸福和烦恼,没有绝对的完美、轻松或痛苦。生活有其不能承受之重,也可能有其不能承受之轻。

    很多时候,我也很羡慕丁克朋友的洒脱惬意,但同时我相信,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麻烦困扰,只能说少了一种痛苦的类型罢了。而多了养育这项“重任”的父母们,生活质量真的就比不上丁克一族了吗?这恐怕不是一个能通过加减法计算的简单算式吧。

    作者谈到了生命在浩瀚时空中的渺小与神奇,也称自己对生命的敬畏方式是:因为敬畏,所以拒绝。

    作者曾站在北京最高楼宇——国贸三期的第八十层,看无情烈日烘烤下奔忙的人群,无论是渺小程度还是密集程度,令他想到了蝼蚁这个词。

    作者又谈到:如果我参与创造了一个生命,他在世界溜达了几步,然后说自己只想凑合活着,我很想和他商量一下:咱别活了,一起拎着这副皮囊去给鳄鱼当宵夜算了。

    作者一方面严厉谴责中国父母对下一代进行“望子成龙”式的绑架,一方面在内心深处也同样认为:只有高质量的人生才更值得一过。

    《嫌疑人X的献身》一书中,石神认为街边那些无业游民的生活象“无用的齿轮”一样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他选择了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爱情的牺牲品。但汤川则认为“这个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只有齿轮自身才能决定自己的用途......”对比起来,我更认同东野圭吾对“生命”所表达的敬畏。

    《无后为大》的作者貌似对生命意义进行了比较深远的思考和追问。上帝在听到这些思考后,恐怕不会发笑,而会老泪纵横吧。如果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延伸到终极,结论只能是“虚无”。这样想来,丁克与否更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书中有两段话尤其让人玩味:

    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人,许多也不愿意亲自用头脑仔细想想,生育究竟意味着什么 。真是应验了美国大作家索尔.贝娄的那句话:“胆怯的智慧还在犹豫的时候,勇敢的无知已经行动了。”

    生与不生都不是什么无私之举,区别仅仅在于,不生是绿色的、无公害的自私,生则未必。

    对于亲子关系乌托邦式的理想支撑着作者的理念:不管对自己还是对社会,丁克都是绝对安全无害的,可以杜绝当不了一名“合格”父母的罪恶感。

    如今这个时代,父母这两个角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置疑和拷问。随着育儿理论的普及和生存压力的递增,越来越多的人在责备别人(或自己)根本不配为人父母,越来越多的人为此惴惴不安。

    为拒绝不美好的亲子关系,为了抗议这个“恶心”的世界,作者的想法是不生孩子。自断后路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是,我们如何去拒绝人世中的其它种种痛苦关系呢?

    在剖析自我方面,作者无疑是坦诚的。受到“对美德的渴求”和“人性的残恶”之间矛盾的困扰,以及对现代教育诸多症结的过分悲观,他几乎难以相信中国大部分家长会自我觉醒、疗愈,重建健康的代际关系。

    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忧虑。但是,在惶恐和焦虑的背后,为人父母者还有另外一条艰难但也值得一走的路:那就是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并带着这份不完美尽量勇敢地去生活,去丰富、完善自己。

    生育是一件重大但也很自然的事。它既不神圣,不需要被过度讴歌,但也并不恶俗,不应该遭遇鄙视。生命的体验并非必须要在美好与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验本身已经是一种意义。

    生或者不生,都只是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丁克一族只需精彩、坦然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为人父母者则应该重视亲子关系,育儿的同时也要注重育己,而不该把所有的洪荒之力用于“打造一名成功的孩子”。

    同时,我们也不用因为自身或者社会存在的问题而过度担忧孩子的未来。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在纷繁复杂的成长环境中去自我反思和修正。

    总之,尽管我认同丁克这种生活方式,但我却不太认同作者的理由。不过,他在书中对教育、代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看法是非常真诚严峻并值得我们尤其是为人父母者去深度思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后为大》一书中的“真知灼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kp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