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放学路上,同学迈克跑上去搂着我的肩说:“明文,我以前从没有感受到过孤独,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都在讨论孤独这个话题,突然觉得,我好像也挺孤独的。”
我笑着回答他:“你不孤独,你还有我。”
迈克扭捏的说:“咱们不一样。虽然关系好,但我总觉得在这世界上想要找到一个与自己心灵相投、长久的似如初见般新鲜的人很难。”
我拍着他的头看到湖边的杨柳已经快要秃光,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苍凉,但又如一副褪色臻美的涂鸦,镶嵌在地面,反射着的余光投射到迈克的脸上,显得他稚嫩又痞朗。
选择孤独,因为不畏惧孤独转向他说:“孤独,一直是居于热点榜首的话题,早如古代的帝王将相,今就现时代的我们,不分阶级和职位,总也逃不了它的追捕。”
迈克不耐烦的说:“这些道理我都懂,这些话好多人都说过。”
我转脸望向身旁路过的同学,同行三人,中间的那位背着书包,目视前方,从眼神的扑朔应该是在思考问题;右边的那位低头刷着抖音,不时的爆发出爽朗的笑声;左边的那位戴着耳机,应该是欣赏着音乐,蒙面戴着口罩,脚下一双牛皮高靴,悠闲且精神的往前走去。
选择孤独,因为不畏惧孤独我问迈克:“你看他们三个人谁最孤独?”
迈克一脸疑惑的说:“这还能看出来?我总不能拽住他们一个一个的去问吧。”
我拉住迈克的衣角,不屑的回答他:“低头玩手机那个最孤独。”
选择孤独,因为不畏惧孤独迈克充满疑惑的眼神告诉我他渴求知道答案,趁他还没有死缠烂打的问我缘由,我就先下口解释:“你看那个戴着口罩,听着歌的那位,他的眼神充满坚毅和温善,不畏惧旁边的关注和议论,只是向前走去。其实他的内心是刚强的,勇于去追寻内心的导向,大脑里充斥着目标和对于四周的善意,他选择了孤独,是因为不畏惧孤独。你再看那个低头玩手机的人,他的足迹曲线前行,不时加快速度,以一种试探的目光望向四周的人,低头玩手机是逃避眼神对视的选择,他应该是最孤独的。”
我拉着迈克,大声的告诉他:“你TM的,这些东西,你想就有,不想就没有。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陪我一块去吃郑州烩面,不然你连我都要失去了。”
迈克和我跑在冬日午后的校园,脚下是杂乱层叠的落叶,走过的地方脚底会发出“咯吱”的声音,夕阳渐渐褪去,消失在我和迈克的脚底。
选择孤独,因为不畏惧孤独迈克和明文,都是虚构的人物,借以传输内心压抑的感触。还记得王小波的文章里曾经描述过关于30多岁的被称为“油腻中年”的男性群体,由于年龄的增长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而形成的内心的杂绪,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过往的悔恨,受到来自于四周的遗忘或鄙视,要承受很多诸如此类的精神包袱。但是,从作品来看,王小波一方面在描摹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一类群体,又不可否认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反映自己内心的一种恐惧。他借作品中这一群体的现状,其实也在宣泄内心的一种担忧,以及自己到了中年之后需要内心的排泄以及随之而来需要适应的恐惧和压力等等。
所以,我借以虚构的人物,来阐释孤独的存在,也在表达内心压抑的一种孤独,而同时,从标题、开头到结尾,内容讨论的孤独如果真正的吸引着你的眼球,那么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你此时是孤独的,或者你曾经某个时刻是孤独的。
选择孤独,因为不畏惧孤独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孤独这个话题,但是它就像是一个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还一直解不开的九连环,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的人来进行着摸索和思考。就在前几天的早晨,我如往常一样出门,但是戴上了一直觉得与人群隔离的耳机和口罩,无视身边行人的目光和议论,选择孤独的生活和习惯,是因为我开始不畏惧孤独,开始可以进行一个人的探寻和跋涉。
选择孤独,因为不畏惧孤独而我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之后,惊然发现我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理性的分析,以及自由的活动,用全身心的精力来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也少了很多无谓的担忧,多了许多悠然的自得和随之而来的坦荡和轻松。这些都足以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这是在历经生活的折磨和考验之后做出的适合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
所以,选择孤独,是因为不畏惧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