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
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感
这段话中,说明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
人的理智面就是骑象人,骑象人一直都有着想去的目标,然而大象却一直不配合,总是背道而驰,要么停在原地,说不定还要横冲直撞,那么大象到底有什么特点,又如何才能改变呢?
人的情感面是一头大象,大象的特点是力量大,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这说明它一旦被激发了,理智很难控制它;从上面的话又可以看出,这头大象会受到情感激发,激发它的情绪可能是负面的诸如焦虑恐惧,也可能是爱、怜悯、同情、忠诚等等驱动。所以这头大象到底是成为改变的动力,还是阻力,是可变化的。
大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受经验支配。因为大象是受到情感激发的,而情感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实际生活的体验,所以大象的第三个特点是受经验支配的。这就是说,它只认为我们切实体会过的“经验的好处”,而不会认同我们理智所想象出来的“期待的好处”。
思
为什么我们要去区分这两种思维呢?因为,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了方向,就如同骑象人,而情感提供了动力,就是那座大象。我们需要了解的不是作为理智的骑象人,而是作为情感面的大象,它到底如何才能产生行为的改变。
举个例子,比如早起跑步这件事,我之前是一个非常不爱运动的人,尤其是跑步。但是为了锻炼锻炼身体,还是决定要早起跑步。最初,甚至觉得跑不了几天,大概就要断了吧,我的理智面也就是——骑象人,很想指挥大象去早起跑步,那我的另一面——大象,总会有些犹豫,跑不动,不想跑。在我的思维里,其实是一直在打架的。最终,劝服了自己,试试吧。有了第一次的早起跑步,发现原来早晨,小区里也有人一起跑步,感觉瞬间好多了,而清新的空气更是让人头脑瞬间清醒,看着东方正在升起的红色太阳,在它的照射之下,万物生长。“咔嚓”一下,拍下了一张照片。那瞬间的感觉,让我有了新的体验,原来早起跑步的感觉如此之好,就像是重新认识了这个匆忙的世界一样。自此之后,早起跑步变成了每天我很期待的事情,即便有的时候早上不太想起,可是为了能够看到早晨的那个世界,以及跑起来的轻松感觉,还是很容易的就赶走了困意,起床、换鞋、出门。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跑步这件事的认知,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后续的具体行为。让头脑中的大象获得了新的体验,从而改变了对早起跑步的感觉。这说明,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好处,它就会被记忆在我们的生命体验中,不管是意识到了还是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比如,哪怕接下来的一个月或者三个月我都不再去跑步,也不会让我对早起跑步这件事的感觉发生变化,因为这种体验已经存在。
行
如此,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就是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的过程。这给我的启发是,如果真的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地方需要作出改变的,那么就可以用新的行为,亲身感受到的经验,然后去刷新原有的认知,甚至一切都可以刻意的营造一下,条件反射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对于想要改变的事情,只是停留在想象中的期待,没有新行为所带来的新经验,那么改变就很难发生。所以,如果你想去改变,就真的去做一次,然后根据结果再来做调整,只是停留在想象中,是没有意义的。
总结一下:骑象人和大象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骑象人想要改变大象的行为,需要了解大象的特点,大象是容易受到情感驱动的、力量无穷的、受过去经验支配的巨型动物,如果想要改变它,要从它的特点入手,可以改变的只有最后一点,创造新的经验。
希望对你有用。
1000天更文第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