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赞,我们好像
这是nice的Slogan,它希望用户能在这儿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nice产品定位是一款陌生人的图片社交软件,主打图片加标签、贴纸的特色展示。图片社交的特点是轻内容、重展示,通过图片用户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到直观且丰富的信息,快速的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nice具体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
让我们从nice对新手的引导上简单的来看下这几个核心需求的优先级。在新用户注册后添加自己的头像后,默认头像是作为一个状态发出的,并且在头像发布后往往会收到几个赞,这几个赞能够引起用户关注点赞者同时也鼓励了用户去发更多的图片。通过这第一步的引导,nice已经完成了让用户发图(自动)和主动了解新朋友的过程,通过赞快速链接了不同用户,而至于是否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私聊),则完全取决于点赞者所发布的内容是否是用户所感兴趣的了。
所以,上述三个核心需求排一个优先级的话则分别是:认识更多新朋友>获得认同、找到归属感>关注感兴趣的内容。
与 Pinterest 和 In不同,nice关注的核心是人而并非图片(它的图片也大多是人物本身),通过引导让新用户去快速的了解nice上的人,从而去促进用户相互关注和点赞甚至私信交流。这与nice的Slogan是不谋而合的,
用户总是能在nice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
下面直接通过nice的架构来了解它是如何促进用户交流的。
首页
首页是好友推荐(可关闭)和已关注好友的动态。
在完成了初步的引导之后,用户通过关注加推荐或多或少都已经关注了一批对象,这里面一般会有明星大V、加V的核心用户、潮牌以及普通活跃用户,几乎覆盖了大部分nice用户区间。
这样的优点是:
1、不同层次的被关注着总有一个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关注明星生活动态、了解潮流资讯、发现感兴趣的人;
2、在好友的推荐列表中,所推荐的用户也都是与已存好友有联系的(互相关注),nice在不断的推荐与第一批被关注者有相似喜好的人给用户(而并非明星),也反映了nice在尽可能的促进相似的人走到一起。
3、通过算法推荐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一些思考:
点赞的成本很低,但真正的互动却很少,nice上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互赞互粉却互不交流的状态,经常会出现一个状态成百上千的赞但评论却寥寥无几的情况,难得出现评论的也都是赞、赞、赞这样的字眼,没有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内容上无法形成互动。这样有利于日活等数据,但对于用户粘性以及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真正交流没有益处。
为什么用户只愿意点赞不愿意去评论(更不用谈互动)?
大多数的图片不具备话题性也无法产生共鸣。话题性和共鸣指的是什么,笔者的理解中一类是都能引起大家广泛注意的大事件(奥运会、宝强离婚,产品如微博),另一类则是离自己很近的人或事(熟人好友,产品如微信)。显然就目前来说nice只照顾到了第一点,通过个别明星发布的状态和一些潮牌信息来引起话题。而对于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人所发的图片,大多是在觉得不错的情况下给个赞,却始终无法勾起评论的欲望(另一方面评论了也很少得到回复),如果真的说我们很像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共同点都是点赞之交。
发现
涵盖直播、附近的人、好友赞过以及话题推荐和状态推荐
直播:解决粘性低的问题
如前面所说nice需要解决用户互动少、粘性低的问题,要改变产品定位去触碰微博、微信的领域是很困难的,而nice走了直播这条路,而且走的挺有情怀。
与大多数以性暗示为主的直播不同,nice里的直播是有实质性内容的,画画、化妆甚至也有游戏等,并不是干巴巴的大胸美女往那一坐然后一个劲的“欢迎谁谁谁”,这与nice产品所定位的目标用户有关,这部分人大多数有一定的审美和个人态度,会更关注直播本身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nice上的互动在内容上比较丰富,而不仅仅是瞎喊“美女美女”。
nice直播还有一个特点是没有送礼功能,用户无法给主播送礼,主播也无法借此获得收益,大家都只是纯纯的秀和欣赏。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强调nice的直播有情怀的原因,放着流量和变现手段不做是很难得的,相信nice也是担心一旦开了这个功能会有大批的主播为博上位而收礼物而破坏了nice产品的调性。
PS:笔者对于直播的后期迭代很感兴趣,但是预计nice还是会推出送礼的功能,只是形式上可能更贴近产品风格一点。为了获取更好的粘性,nice须要照顾到主播的利益。
附近的人是基于LBS定位的一个神奇的功能,在社交类的软件里无一例外的都有这个功能,极大的满足用户猎奇心理,相比于远在千里的用户,附近的朋友们显得更加真实可触碰。
PS:新版本的更新中附近的人去掉了,在新版的评论中引起了一阵骚动,对于为什么nice要去掉附近的人笔者有另一篇短文做了大致的分析,不知道nice的产品会不会回滚将附近的人拉回来,我们拭目以待。
好友赞过,首页的好友推荐是给用户推荐与现有好友相类似的人,而这里是推荐相似的内容。
为你推荐,按照片的大体类别和用户兴趣进行了分类,美食、运动、创意、搭配等等。分类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方便的寻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不过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点小疑问:
1、点进分类之后会出现连续几个分类没有内容的情况;
2、分类之间相互有交叉,查看标签的效率不高。
推荐中的分类是按标签来进行汇总的,用户在最后进入的是属于某一标签下的所有图片,而标签多数情况下能够自定义分类的比较细致,所以在诸如美食、运动这种大类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没有内容的情况。或许是出于对产品设计的一致性追求上,nice希望用户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标签主题下的内容所以采用了这种浏览方式,只是这种形式在内容的查看和体验上并不好,因此笔者尝试进行了一些改动。
改
这样的改动可能在技术实现上会对推荐这一块的架构进行改动,因为此前nice浏览到最后都是一整个标签主题保持了一致性,改动之后则是标签和随机混排的图片进行了打乱。
好处是对空间的利用更充分且提升了用户的浏览体验。
随机状态推荐,这里能够看到大批量的更优质的图片,满足了用户没有目标的情况下随机浏览的需求,这应该也是多数用户发图后获得秒赞的来源。多数nice的用户都反映每次发出一个状态后,都会瞬间获得一些赞,数量不多但绝不会为0,在每个用户的首页中非好友的状态是不会显示的,只可能在发现中展示。如果排除nice自己刷赞吸引用户的情况,那不得不说nice的活跃用户还真是多。不过话说回来nice点赞的成本确实低廉(双击图片就行)。
发布状态
作为nice的核心功能,在照片的发布流程和展现形式上nice已经优化的很好了,笔者自认为发现的一些小问题硬都是鸡蛋里挑骨头找的,所以不敢献丑。不过针对此前和朋友的交流中,好友提及发布的流程有点过于繁琐了,贴纸、标签不说,还有滤镜和裁剪都快赶上美图拍照软件了。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nice之所以为nice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功能,它不仅仅是一个发照片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展示生活和个性的场所,要给人传达的就是一种老子就是活的潇洒的感觉,所以在发图之前怎么也得精心修饰一番。
在熟人面前我们可以糙一点真实些,对于陌生人我们不都是伪装的道貌岸然吗?
消息
专门一个大的版块用来收取私聊消息,可以看出相比于图的内容,nice更加的侧重于建立在此之上人的交流。
纸飞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可以理解为是对微信漂流瓶的改版:
以图片展示为主,收到纸飞机的数量不限。同样是满足了用户的猎奇心理。
我
除了正常的消息归类外nice提供了一个小圈,用户能够创建属于自己的专属小圈,打上小圈的标签和介绍,然后邀请好友加入,可以将玩的来的小伙伴聚集在一起。
笔者很好奇nice用户中小圈的使用率:
对于nice中处于金字塔底层的用户(数量最多),在低廉的点赞成本下享受着偶尔机器式的点赞,多数用户都没有实现粉丝数0的突破就倒下了,能使用小圈的场景更是少的可怜。此外,在活跃用户中肯定不乏发起圈子并拉拢一批小伙伴来讨论的情况,但是就目前来看小圈是完全封闭式,外人无法看见也加入不了(只能邀请),那这和微信群聊有什么区别吗,nice用户在已经成为小圈好友的情况下很可能都已经互加微信在群里聊起来了,为什么要费劲的使用一个不被人看见只用来聊天的小圈呢。
因此笔者猜想小圈如果还是按目前版本的现状运营,终究只是少数用户的玩具并且不可避免的会在使用后期被抛弃(微信群聊取代)。而小圈的潜力是可以很大的,能够将一两个大V的力量化成一个组织。重要的是要让小圈里有趣的图片和酷炫的nicer们被多数用户所看见所追捧,这就像现实中的乐队和一些组织一样,可能知道的人并不一定多但却多是死忠粉,nice的用户具备成为这些死忠粉的潜力。
小圈后期功能的迭代也是笔者关注的一个点,要么直接下线要么会成为点睛之笔。
总结
此前笔者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普通用户,nice能带给我什么。点赞?或许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一时的虚荣心,但来自遥远陌生人的些许认可并不能促使用户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直播,附近的人和纸飞机都有类似且更专注于此的软件;图片加标签或许是nice的一大特色,但是在垂直化领域竞争中像in、足记等也都有类似的功能。那nice吸引普通用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笔者归纳了以下两点:
1、在熟人圈子不好意思老晒的图在nice里可以晒,因为这里确实都是这样一批愿意展示自己的人,nice对于用户想秀但又不想被好友调侃的心理把握的很好,在这里晒(装逼)不仅没人说,还有赞,这点很符合nice本身的定位;
2、确实有一波相对不错的内容(图片)可以看到。
对于第一点nice通过运营和沉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调性,这里都是一群很酷的人你可以随便晒,通过低成本的赞鼓励了一批批的新用户来来发布自己的状态,只是在促进用户进一步交流上脆弱的点赞并不能成为动力,nice还需要在明星话题的引导以及大V的专业性上发力,要让用户形成有价值的评论内容(并非赞赞赞),形成互动,进而形成交流。
对于第二点,nice本身就是以图片社交为主,但从整体架构以及图片的展示形式上来看nice明显是轻图片重社交的,它更多的是鼓励用户去相互点赞、评论和关注,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用户在图片产出的内容和形式上并不丰富(多以自拍为主)。对于一款以图片社交为主的软件,当用户既无法获得想要的内容也很难建立自己的关系的情况下,只靠晒图时获得的一两个赞是无法留下用户的。
在国外有Instagram、Pinterest等成功案例的情况下,国内的图片社交领域似乎一直是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这或许与文化性格的沉淀有关(自古讲究谦虚、腼腆),但随着互联网各种社交社交工具的起飞大家似乎都慢慢习惯了各种晒晒晒,这个时候诞生的nice、in等软件似乎是顺应了潮流的,nice在国内目前的发展状态良好,在后期的发力上nice或许会在运营上发力造出一些值得被用户讨论的内容来,相信nice能走的越来越好。
晒晒晒的时代已然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