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于我何加焉
丁克不是罪,每一种生活都应该被祝福

丁克不是罪,每一种生活都应该被祝福

作者: 单脚企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19:57 被阅读28次
    丁克不是罪,每一种生活都应该被祝福

    “大家好!李家招商银行于今晚7:26分正式开业了,持有建设银行执照的请马上开始拿号排队,我们将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另:宝宝4斤8两,母女平安!谢谢关心!”

    自二胎政策开放后,我的朋友圈隔三差五便要被如此轰炸一番,腰包也是跟着一起做减肥操。

    愁眉苦脸还得道贺连连。

    无奈之余不禁想起,丁克一族目前的处境。

    丁克一词是舶来品,其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 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仅从单词字面意义解释是:双收入,没有孩子。

    同通俗意义上的理解不同,一般人对丁克的理解仅仅是不想要孩子,却忽略了它的前提——夫妻双方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造就丁克现象的原因很多:

    一、夫妻双方想完整的拥有二人世界。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童年时期受到了上一辈坎坷婚姻的直接影响(家暴、离异),阴影尚在,没有信心可以给孩子一份完好可期的健康成长环境。

    三、事业上升期,工作被放在了第一位,不想被一个新生命的夜间啼哭和纸尿裤打乱了节奏。

    四、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同性恋,但是碍于父母以及社会舆论,以假结婚作为手段来逃避,又因为要忠于爱人,小孩这一个选项自然被排除在外了。

    五、纯粹不喜欢小孩。

    等。

    需要声明的的一点是,丁克,和同性恋、不婚族一样,基于其不会对社会大众造成实际危害的情况下,仅仅是个人对生活作出的一种人生态度,不该也不应当受到不正当对待,带着有色眼镜去诋毁别人,自身才是可笑的。

    一边是喜报连连的二胎家书,一边是抱守无孩观念的丁克家庭,我们大部分未婚、已婚,包括有可能此刻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丁克夫妻,该如何去平衡两者的微妙之处以及为目前的处境作出下一步计划呢?

    有一个基本可以被接受的观点是,丁克家庭的存在,精神上受伤害最大的无非是双方父母,这是不可否认的。

    丁克现象在中国开始出现大致上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大体同改革开放同步,纷杂繁多的新观念新浪潮开始冲击几千年的古老传统,其中,就出现了丁克思想。

    而这几十年,同样是国家独生子女政策长期黄金期,如此,家家单孩和后继无人的情况就毫无意外地碰撞在了一起。

    父母愁白了头,古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亲朋好友不理解,心理阴暗者,甚至将丁克等同于了不孕不育,无知不可怕,妄下言论才最诛心。

    而社会观念,哪怕到如今,仍旧无法完全接受这一现象。

    一个再如何心如磐石的人恐怕也很难做到视天下言如无物,苦闷终归是有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离群索居的原始人。

    那么,如何能够在坚守自己的行为方式下,同社会的认同度达到最高契合呢?个人认为,是有法可依的。

    其一、退可守进可攻型:

    思想认识和观念认识每天都会演变出细微差异。

    我有位女性朋友,性取向为女,是的,她是女同,在她深爱身边那位姑娘的时候,天底下的男儿都成了渣,她曾经言之凿凿地对我说,这辈子都不可能喜欢上男人的,但是,父母方面压力实在太大,以后只能找个同样情况的异性领个红本,做对假夫妻,各自欢愉互不干扰,至于小孩,简直天方夜谭。

    我尊重每个人的爱恋观,甚至打趣到,不如就找我吧,大家同个屋檐下共患难可好?被她一个白眼驳回。

    然后在某一天她忽然和我说,自己爱上了一个男人。

    “???”我大概只剩黑人问号脸了。

    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柔情满满溢了出来,完全可以不化妆直接去翻拍《甜蜜蜜》了。

    当然了,我最后依旧祝她幸福,追求爱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不是么?

    懂我的意思了么,话永远不能说太满。

    近些年,有些好事者本着刨根问底的职业态度,采访了第一代丁克家庭,得出的结论是,许多家庭是后悔的,其中不乏捶胸顿足者。

    既然如此,该怎么做才能既圆了自己的初心又能避免日后的悔恨呢?

    我认为,有一个方法是可行度较高的,两个字,健康,四个字,保持健康。

    两个有着同样观念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沉浸在美得冒泡的二人世界里,然后在某一天,他们又心有灵犀地推翻了自己,认为需要有个可爱的宝宝来完整这段婚姻。

    于是二人兴高采烈地去医院做全检,结果男方被告知,尼古丁吸入过多,已经得了肺癌,女方由于长期饮食不合理,食道癌晚期。

    笑不出来了吧,世界上最悲哀的事儿莫过于此。

    因此,生活作息规律,坚持运动健身,时刻善待自己的身体,其实也是善待自己的未来。现代医学如此发达,高龄产妇生育率也越来越高,前提是健康二字。

    在并不违背初衷的情况下,夫妻双方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多出一个可供选择,何乐而不为呢?

    其二、一意孤行型:

    字面意思上非常好理解,针对在前言的原则上,夫妻双方依旧准备“一条道走到黑”。

    这种情况下,父母这道关是必经的坎儿。

    常言道,父母恩,重如山,即便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可是面对双亲渐生的白发,于心何忍。

    “沟通”二字成了唯一的可行性方案,相反的,同双方父母闹翻脸彻底地远离他们,绝对是下下策。

    父辈的观念几乎被冰封进了儒家文化千年不变的伦理纲常中,鸡蛋碰石头,下场无异于泰坦尼克号的船毁人亡。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旁敲侧击迂回作战。

    首先,我们要扭转自己的观点,大多数的人心中其实早已给父母打上了“老顽固”的标签,潜意识里已经默认了他们是劝不动的菩萨,你先一步不公正对待了他们,又怎么好奢求他们为你做出改变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给予和回报永远是相互的,你对别人豁达,别人才能解读到你的苦衷。

    而具体到行之有效的操作上,无非是一个“孝”字。

    我们应当理解父母的难处,他们生活的年代,认知范围受制于物质的匮乏和思想的贫瘠,生存土壤同当下相比简直天上地下,一味的苛求只能适得其反,堵不如疏。而作为子女,除了在经济上回馈他们,更好的行孝应该是带他们看世界。

    这个“看”字,需要的是动静结合。

    静——在闲暇时间,推荐一些三观正制作良心的影视节目书籍作品给父母,尽量做到和他们一同体验,当个合格的解说员,于父母而言,是天伦之乐,于自己而言,尽孝之余,图的是潜移默化,无师自通。

    动——趁着他们身体尚好时,带他们多出去走走,有条件的,境外游是个不错的尝试,这本就是儿女应尽的本分。禁锢的灵魂得到解脱,新的思潮方能灌注其中。

    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古人诚不欺我也。

    世间安得双全法,既然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那就要做好准备,承受随之而来雷霆万钧。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丁克不是罪,每一种生活都应该被祝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qz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