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深入认知,总在表象、欲念中徘徊,这荒废的是自身能力,一切停滞于表层,也难以热爱,只能为得失、名利而动。关键是自身能力无处施展,难有真正的开心,做事也不上心,难专注,容易计较丝毫。在认知不断深入后,更能感受到认知的关键,及所行对能力开发的重要性。不难发现,若在起初难专注,不曾深入,越到后来,越是难深入,可能是年纪大了,事多,也复杂,难一时明白,又要不断经历了,反而只能经过表象,不断忙,不断焦虑,匆忙生活,也不知做了啥,做了好像也不开心。
越发觉得这在年少时找到兴趣是多么的重要。这让你想到高中时的经历,当时精力旺盛,总想做些事,计划过辍学去创业,但是到高三时,那一起计划的体现开学不久就不读了,你还是只能读书。在当时环境,有时间有精力,又因课堂乏味,难以专注,若是有其他兴趣选择,或对绘画、音乐有更好的认知,今天或许不一样了,或当时环境有金融方面的人,也会不一样,不会总是瞎折腾,在小说、自我世间中徘徊,反而取代了思维,产生不少陋习,越长大,越难深入。所以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不仅是一能力,还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深入,不会总在物欲、名利中纠结,而是能从所行中得到乐趣,甚至满足,这对深入是一种动力。但如今更多是缺乏这种动力,总是难以专注,有不少东西,即使有兴趣了,也会因为思维陋习、偏见,加剧了深入的难度,容易中途而废。
有兴趣还不够,起初还得有环境,有引导,不然只能是迷乱更多,或许到一定年龄,因求知而明白了,这个道理,反而专注于自身兴趣,也会大器晚成的,这个就是各自的选择了。人在某个方面皆有其特性,在经历一些生活后,知自身选择,去专注,也能从平常中产生不平凡的成就,这越到后来便越耐得住寂寞。所以能明白过来,都不算晚,关键是不要总在过程中懊悔、纠结,内心应通透。
要么从书中看不同世界,要么从所行看平凡生活,这生活是可深入认知的,是可塑造出欢乐的,不要总揪住一个污点不放,这也是在放过自己。这问题出现在思维习性上,过去环境中因不满足,又不曾有其他乐趣,容易在一不满足不适上死磕,形成陋习,就客观来说,起初所见是较局限的,通过读书、交流,不断拓展认知,当人习惯执于欲念时,即某个满足点时,反而容易陷入过往的陋习中,不能客观以待,容易损耗身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越到后来,想明白了,有不认的,或更多是意识不到的,少数人或许明白兴趣的关键,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认知局限下,更加难以调和了。一些自我的头脑或认识到了兴趣,但不去读书,不去拓展,是难有所成的,有时反而更加偏激。但是对于人来说,这读书是个成本低且效果不错的选择,相对于出去经历种种,读书成本低,只需把杂乱的时间挤出些许便可。
一个人不明白自己时,是根本无法发挥自身能力的,也无法更好的成长,唯有走出自以为或焦虑但思维,方能有更好的选择,更理智的行为,不会总在失败、恐惧中徘徊,同时在走出去时,见识也会增长,更大概率发现可行选择。所以这读书益处很大,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连接了更广阔的天地。
兴趣不单单是一能力,是能磨练思维,运用思维,一种不断自我寻求进步的动力,兴趣是发动机啊!是可不断把自身提炼的三味真火。是可不断深入生活,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方式,是人特有的专长,倒不如说,人因有兴趣便的更完美,兴趣是自我完善的动力。
过往对兴趣了解过于肤浅,或根本说不上了解,你现在能说出兴趣的字面意思吗?说不出吧,也不知怎么组织文字,或许对兴趣只有一个模糊概念,根本不曾用心审视过。每天都在想什么呢,物欲满足?名利!这些有的没的,反而忽视了自身,但人更多对生活、自身都只是一种自以为而已。难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