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旅行·在路上散文
牧童眼里《道德经》(77)

牧童眼里《道德经》(77)

作者: 西北晓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23:34 被阅读80次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眼里《道德经》(77)

        《道德经》第十八章赏析

        ――――牧童对第十八章的认知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识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牧童认为上列版本或更接近老子本义。为更好地理解本章有必要了解故与案的释义。

    故    基本释义

    1.事情;事故:细~。变~。

    2.缘故;原因:无~缺勤。不知何~。

    3.故意;有意:~作镇静。明知~犯。

    4.所以;因此:因大雨,~未如期起程。

    5.姓。

    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址。~乡。依然~我。

    7.朋友;友情:亲~。沾亲带~。

    8.(人)死亡:病~。染病身~。父母早~

    案    基本释义

    1.古代端食物用的木托盘:举~齐眉。

    2.长条的桌子:书~。

    3.架起来用作台面的长木板:~板。

    4.事件。特指涉及法律的事件:惨~。破~。

    5.公务中的书面材料:有~可查。

    6.书面的计划、建议或决定:草~。决议~。

    7.同“按”。

    牧童以为此处,故取“所以”或“因此”,案取“事件”,指代大道废、智慧出、六亲不和、邦家昏乱。且故为转承之意,十八章转承自十七章。

    仁义:仁爱与正义,出自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仁与义。

    孝慈:对上行孝对下仁慈。

    贞臣:忠贞不二之臣。

    大伪:很好地伪装。史有大智若愚,大奸似忠之说。

    牧童以为仁义、大伪、孝慈、贞臣几个词全是在说一个人的品行。相对应的是大道废时、“智慧”纷出时、六亲不和时、城廓或国家昏乱时,你,应该怎么做?

    你生活的地隅(国家),你应爱惜应维护其尊严。

    你面对众多的言行(智慧),你应去加以分辩真伪,是否真能造化万物?是否能教化惠泽民众?

    你所处的环境中,你应孝上慈下。

    你所居隅里,处事是否公正?待人是否仁爱?

    而这一切的品行,你是否已具备?这又绕回十七章,你是怎样认知“道”的。而这些好的品行又会使你更近于“道”。

    牧童以为儒家的修身养性之余齐家安天下是由这章演化的。修身――仁爱、养性――识伪(静思出智慧)、齐家――孝慈、安天下――贞臣。这是一体系,而这一体系的根源在《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在不同层面有不同体现及反映。在王者层面称为王道,在大众层面称为人道,在可知又不可知(有一定的认知却无法全窥)的层面称为天道。细分下来商人有商道,仕者有官道,学有学道,兵有兵道,农有农道……。戏谑地说,即使贪财也应取之有道,即使做贼也应盗亦有道……。

    道,无处不在。信不足(信不足焉),案有不信(有不信焉)。所以不同的人对道的认知探究领悟不同,道给人的力量影响力也不同。

    所以,对“道”亲而誉之者:即使没有道的框架束缚制约仍能仁义立身;即使五音耳聋五味失味五色目盲(智慧纷出)仍能静心分辩真伪是非曲直;即使父子兄弟夫妇失和仍能保持对上尽孝对下仁慈的本性;即使邦(国家)家昏乱仍能保持做臣子的本份(尽力维护邦(国家)家(家庭)的尊严)。

    牧童认为十七章与十八章应是一章。或张道陵或河上公取九九(无尽)之意着意归纳出八十一之数也未尝不可。

    注:列举故及案的释义目的是进一步了解该两词在本章中的作用。牧童认为不是虚词,通行本中少了这两字,使得解读方向大相径庭。牧童这样理解与“大家们”不同。然牧童认为牧童的理解是对的。这也难怪,对《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中的经典,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童眼里《道德经》(7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sm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