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读书笔记《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读书笔记《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作者: 霹雳婉儿的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1-10 22:42 被阅读0次

    《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这些疑问对教育心理学家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他们一直在研究和反思这类学习模式---直接传递模式,即认为学习就是简单的,线性的"传递--接收"的过程,学习的目标只是用静态的知识把头脑装满,他们认为更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建构式的,即知识不是简单的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的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的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头脑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

    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的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从上述的4个问题中,第4个问题最为特别,因为他可能会成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富有挑战的长期征战的历程,一个好的长时程的问题让我们成为建构者,因为我们不仅在学习知识,还在建构答案,在努力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筛选评判和整合新旧知识,并把它们融汇成一个自洽的整体。一个好的问题让我们成为探索者,主动的去探求未知的领域,拓宽未知的未知的边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对现成的边界清晰地掌握。一个好的问题让我们成为一个猎手,知识使我们主动去侦查、寻觅、狩猎的猎物,而不是我们战战兢兢供奉着的或者亦步亦趋跟随着的对象,在问题引导下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他所需求的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为了找到问题的解,我们可能会寻访任何可能的线索,查询任何有益的资料,而不受既定的观点的束缚。

    在建构主义理论背景下,大力倡导基于探究的学习的观点,而由问题引导的学习,就是基于探究的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实际上点出了问题导向的学习的另一个益处,就是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问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当没有问题引导时,可能我们常常只是零散、随性的去涉猎学习材料,去捕获一些不相干的知识,这种学习的结果是得到一盘知识的沙砾,而在问题牵引下的学习,则是连续不断的构筑着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他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连缀在一起。

    专家的知识都不是对事实或公式的简单罗列和堆积,而是围绕着核心的概念或者大观点组织起来的,这些大观点引导着他们去构筑和拓展自己的领域。

    当然我们不仅可以向自己提问,也可以向其他人提问,向高手求教,向智者参习,但是归根结底这些问题还得由我们自己来解答。别人的帮助只是一种推动,但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提问是将我们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一位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等容易的那部分,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并在由此问题招致的持续困扰和折磨中开启卓越的心智历程。


    《不要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互联网时代许多人养成了一种囤积癖,在网上下载很多东西,输入软件、电影积累了很多G,但下完后又放在那里懒得去看了,还有一些好学的人,像兢兢业业的蜜蜂,在网上看到好文章,就一篇篇收藏起来,或者拷贝到笔记软件里,这种资料的搜集固然好,可惜经常只是存而不阅,不过是做了知识的搬运工,也有人很喜欢阅读,但是他们看的不够精细,什么东西都是粗粗一览,更不用说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在手机上看东西本来就不易深入。

    其实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结,就是我们面对如此多的信息材料,只会做最浅层的加工,没有从深处审视,更不用说去做一些解码的工作,解码不等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理解,理解通常只涉及对字面意义的解读,常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也无需做太深入的思考,而且理解应遵从客体本意,不可擅自演化。而解码则是一个更为主动和主观的过程,不同的解读对同一材料的解码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意味。

    就是经常去深入观察并探索事物的深层含义。

    解码的过程和结果因个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也有基本一致的规律可循,为了说明这个基本的规律,我们来想象一只在玩具店里经常能看到的会说话的小黄鸭,这只只会念儿歌,会讲故事的鸭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1.在孩子眼中他关心的是小黄鸭说了什么,于是他听到的是儿歌故事。即孩子关心的是最直接的信息。

    2,在家长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首先他们会把它定义为一个玩具而不是一只鸭子,然后他们可能会对这只鸭子的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性价比等作出评判,也就是说家长关心的是价值和意义。

    3在玩具工程师的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会思考和设计小黄鸭有哪些功能模块,会想它的电路结构以及声光效果,也就是说工程师关心的是结构和实现。

    事实上在我们的学习中也面临着会说话的小黄鸭的问题。大多数学习者可能经常扮演的仅仅是一个孩子的角色,他们只关心这本书,这篇文章说了什么,传递了哪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而只有少数人才会从家长的角度去审视,构成这些材料内容的材料,对他们进行本质和属性上的概括,评价他们的价值和意义,而只有非常少的人会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去研究,把学习材料作为一个观摩和研究的范本来分析,将其拆开来看个究竟,能坚持去做第3层解读的人,想必是不简单的。

    漫画家几米就是其一,他自述学画的经验是遇见任何书里的任何画都要拿来看,然后仔仔细细研究它们的细节,揣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画,为什么这么去表现。乃至像英文的刊物如times ,business week之类里面的漫画,即便他不能完全理解内涵,但也会特地拿来研究里面的技法,像日本女性杂志中专门教人敷脸化妆的小图,他也从中挖掘了许多类似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现动作的要领,而这样的图解的修炼方式,吉米至少坚持了10年。

    因此简单的说,解码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一他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二,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三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伟大的艺术作品常常有很深厚的内涵和很精巧细微的技法,不论你在哪个或深或浅的层次上去解读它,它都能呈现出美妙的意味,但如果你不做一番细心的努力和挖掘,就只能尝到最表层的那一小部分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vv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