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抄记
第二消费社会与第三消费社会的区别

第二消费社会与第三消费社会的区别

作者: 革易 | 来源:发表于2017-07-31 11:26 被阅读407次

    本篇抄录日本作家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作者将明治维新到今天的消费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消费特征。

    此篇讲第二消费社会与第三消费社会的区别。文中的“婴儿潮”一代和“新人类”一代和我们所说的“80后”、“90后”、“00后”之类有相同的意思,不过其时间跨度更大一些。

    依照作者观点来看,日本的第二消费社会包含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第三消费社会则是顶峰及衰退阶段,而现在日本已经进入第四消费社会。

    若以此来衡量中国的消费社会,则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很早就进入所谓第三消费社会,而第四消费社会应该也已经有所发展。而其他城市则大多在第二、第三消费社会阶段,而农村地区则应在第一、第二阶段。

    当然,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但所谓现代化生活,大体来自于西方社会,其相通之处仍有借鉴参考作用。下为原文部分抄录,以*开头非原文,是本人自加,可略去。


    五个变化

    (1)从家族到个人(从一家一台到一人一台)

    (2)从物质到服务

    (3)由量到质(从批量生产产品到高档消费、名牌商品)

    (4)从理性、方便到感性、个性化

    (5)从家庭主妇到职场女性

    明治以来,日本国民就怀揣这近代化、富国强兵这样的“鸿鹄之志”,虽然二战后国家主义的身份认同被否定了,经济大国、经济高速增长、中流化这样的“豪言壮语”闪亮登场。工作与消费成为二战后日本人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现在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否也是如此。如果身份认同的目标失去,结果有如何。

    此外,经济高速增长这一宏伟目标也和消费密切相关,“三种神器”、“自己的家”、“自家车”、“白领”等新兴生活潮流层出不穷,逼得人们不得不消费。

    *“逼”的,如果换成“引导”“刺激”等词,消费活动是一种互动,相互影响。

    越大越好

    第二消费社会以大量生产消费为最高原则。生产指的是少品种大批量生产。

    当时逐渐普及的商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因此消费者并不刻意追求商品的个性以及设计等方面,只是单纯地购物,别人家有什么,自己家有也就足够了。

    *中国经济发展有目共睹,然而现在仍有很多人为所谓的“必需品”而发愁。

    在更新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挑更大的买。所谓“越大越好”的价值观到了第四消费社会仍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婴儿潮一代,他们成长于第二消费社会,所以对这种价值观刻骨铭心,认为买更大的东西并且私有,是一件幸福的事。

    *私有=幸福?在当时看来应该是比较正确的,从没有到有,不是一种幸福吗,现在则是生来就有,一切理所当然,有何幸福可言。

    第二消费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

    第二消费社会是核心家庭逐渐增多的时代,由于年轻的家庭随着孩子的成长要换新的东西,那么就必然会买房买车。

    通过消费,经济得以发展,日本人口数量最多的婴儿潮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不断的购物,不断的消费。

    *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那么为了经济发展也能促进消费了?本来不一定需要,一经“促进”,可能就需要了。

    均质消费者

    由于消费对象是人口众多的婴儿潮一代,产品越来越标准化,变成类似于最大公约数的东西。这一代人口基数大,年龄相仿,行为方式类同,所以在企业看来,再也没有如此高效的消费者了。

    婴儿潮一代的多数派大多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把个性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婴儿潮一代中大多数都不过是凡夫俗子,所以不仅是家电、汽车等工业产品,独栋建筑、公寓大厦等也都是工业化、标准化,全日本以同样的规格大兴土木,创造社区、公寓和新城区等。

    第二消费社会的矛盾和婴儿潮一代的“个性”

    家中的东西多多益善,可以说是处于第二、第三消费社会中消费者的目标、喜悦与幸福。而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第二消费社会戛然而止,随后进入第三消费社会。

    *多多益善,此处是否是无止境的,人的物欲是否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呢,此处应有一“变”,当到达一定程度时,应有所变化,或是继续发展为另一种形态,或是物极而反。

    到了第三消费社会,对于在第二消费社会是理所当然的整齐划一的消费活动,不协调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进行更具个性的消费。

    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毫无个性的消费索然无味。

    *此处是否就是上文所谓由理性、方便到感性、个性的变化。通过消费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通过消费无法展现自己全部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个性可以有很多方面,消费只是其中一项。

    在第三消费社会初期即197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以《消费者已经变了》为题出了一本书,内容有如下一段:根据1971年余暇开分中心所做的项目调查报告《关于余暇时代国民生活结构的调查研究》,在“丰富物质”、“简朴生活”、“忠于自己”等30多个选项里,让人们选择希望以后能够过上的生活,“健康并且物质精神都丰富的生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自由发挥”,也就是说重视个性并将其展现出来,不被流行趋势、大众媒体所摆布,打造符合自己喜好的生活方式。

    *此流行趋势与大众媒体所起的应该是“引导”作用了。

    “丰富之中蕴涵个性”,经过深思熟虑,这种人们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被勾勒出来。生活之中追求个性,这样的生活方式被看作是新鲜事物。

    *生活之中追求个性,第三消费社会是强调个性的时代,以第二消费社会创造的丰富的物质为基础。这是否可以看做一种发展演变的规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从政治到消费——新人类一代的兴起

    婴儿潮一代之后的新人类一代,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婴儿潮一代相比,是极其讨厌政治的。新人类一代出生于第二消费社会中后期。

    天生的消费者

    新人类一代大多出生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中间的时期,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从孩提时代就被父母带着逛银座,上了高中就开始在涩谷一代游玩。

    婴儿潮一代与新人类一代虽然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物质主义倾向很强。如果说物质主义有点言过其实,不妨说一买东西就感到幸福。这种倾向在第四消费社会逐渐减弱。

    新人类一代的童年时代,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他们开始懂事时,家中的电器已是一应俱全。他们中很少有人像婴儿潮一代一样,依然记得家里第一次买来电视的情景。一家一台电视理所当然,特别是走在消费最前沿的东京更是如此。

    但是,如果都实现一家一台,那么市场就饱和了,家电厂商就头疼了。于是他们采取一人一台、一屋一台的战略。即茶室以外的卧室、小孩的房间都需要电视,电话配上子机,汽车分为父亲打高尔夫用的和母亲购物用的,空调也得一间屋子一台......家电厂商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成一家两台、一家三台,由此来刺激消费者的欲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消费社会与第三消费社会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wl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