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抄记
《传习录》抄(二)

《传习录》抄(二)

作者: 革易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18:24 被阅读5次

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

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

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

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是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

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有惟一也。

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筛拣惟精之工,则不能纯然洁白也。

舂簸筛拣是惟精之功,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一也。

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诚意之功;道问学即德性之功;明善即诚身之功;无二说也。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

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看书不能明如何?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

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

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

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

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生死,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

心之发也,遇父便谡之教,遇君也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

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此以往,至于无穷,只是一人而已。

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相关文章

  • 《传习录》抄(二)

    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 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

  • 《传习录》抄(六)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如外好诗文,则精神...

  • 《传习录》抄(七)

    区区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正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 闻者...

  • 《传习录》抄(五)

    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 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

  • 《传习录》抄(一)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

  • 《传习录》抄(四)

    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清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 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

  • 《传习录》抄(三)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久之,俟其心意稍定,...

  • 《传习录》抄(八)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 大...

  • 抄《传习录》有感

    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大人...

  • 阳明心学229――躯壳起念

    阳明心学229――躯壳起念 (2020.11.19.8:14) 今天学习《传习录》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抄(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jk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