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读书
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作者: 媛姐说职场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16:37 被阅读0次

    文/媛姐读书

    昨天我们读了《丰子恺自述》的第一篇《姓》,对丰子恺的丰姓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了他的姓不仅少还不好介绍。

    丰子恺九岁父亲去世,母亲以一身任严兼慈母之职而教诲他抚养他。母亲严肃的光辉给予他有力地勉励,慈爱的笑容给予他抚爱和关照。

    那么丰子恺究竟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有着怎样美好的童年回忆呢?让我们一起站在丰子恺本人的视角,走进接下来的几篇散文。

    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1.

    在丰子恺记忆里,母亲总是坐在老屋西北角的八仙椅上,那高高的凳子让母亲显得尤为高大与严肃。

    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丰子恺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母亲和他们姐弟六人靠父亲遗下的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度日。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丰子恺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他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他母亲坐在那里了。可每逢丰子恺看见这只椅子,脑子里一定会浮出母亲端坐在那里,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的模样。在丰子恺眼里,母亲既做母亲,同时还做他的父亲。

    这便是《丰子恺自述》的第二篇《我的母亲》,丰子恺在这篇文章里,介绍了自己的母亲相夫教子,持家训子的故事。

    正是母亲慈母兼任严父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丰子恺乐观从容的一面,能够坦然面对清贫的生活和苦难的人生。

    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2.

    丰子恺的父亲去世早,中举人的记忆让他记忆最为深刻,一起共读《中举人》:

    丰子恺的父亲是清朝光绪年间最后一科的举人。父亲中举人时丰子恺只四岁。

    丰子恺的家从明末清初就在石门湾。他的祖父名小康,行八,开了一爿染坊店,叫做丰同裕。

    父亲名鐄,字斛泉,从廿六、七岁时就参与大比。大比者,就是考举人,三年一次,在杭州贡院中举行,时间总在秋天。

    每次考毕回家,在家静候福音。过了中秋消息沉沉,便确定这次没有考中,只得再在家里进修三年,再去大比。这样地过了三次,但到了他三十六岁那年,果然考中了。那时我年方四岁,奶奶抱了我挤在人丛中看他拜北阙,情景隐约在目。

    按理说,丰子恺的中了举人之后,可以再到北京“会试”便可中进士,做官。

    但他的父亲考中的是最后一科举人,所以也没有以后的会试,自然也就没有官做,只得能在家里当私塾先生。

    父亲三十六岁中举人,四十二岁就死于肺病。这五六年中,他的生命实在很寂寥。

    父亲死去,丰子恺一家就变成孤儿寡妇之家,让这个家里越发的贫穷和艰难。

    对父亲的印象,丰子恺也就凭仅存的那点记忆了。还好,父亲的郁郁寡欢没有影响到丰子恺,他在母亲严慈的教诲下,走出故乡,找寻到了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3.

    丰子恺童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回忆: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时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世的事。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第三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囝囝的交游,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

    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

    《忆儿时》中,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父亲最爱吃蟹,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丰子恺难以忘怀。

    在《忆儿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慈悲心的丰子恺。

    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4.

    丰子恺七岁那年,进入私塾读书,并开始描画涂色,大有少年天才味道:

    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续《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图。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

    由于他家开着染坊店,他用燃料方便之极,只需问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即可。他或涂一只红象,或涂一个蓝人,一片紫地,怡然自得。

    但父亲却见不得他画画,知道了以后就骂他,若不是被母亲不知大姐劝阻,差点被父亲打。但他依然执着于画画。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部人物画谙,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了,藏在自己的抽斗里。大约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

    我自己会配出备种间色来,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

    自从我的“大作”在塾中的堂前发表以后,同学们就给我一个绰号“画家”。直到我十九岁时,从先生学了木炭写生画,读了美术的论著,方才把此业抛弃。

    在《学画回忆》里,丰子恺开始尝试绘画,从最初的描画,画容像,画龙旗到画木炭写生,每尝试一次新绘画,画技都上一个台阶。

    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5.

    那些童年回忆中的趣事,丰富地给予丰子恺视觉的美丽和情感的细腻,过年尤甚。

    丰子恺笔下的《过年》,充满浓浓的年味,既有儿童的嬉闹,又有成人的忙碌,还有友人的熟络,更有家人的温情,这样的过年是让人怀念的: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

    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司务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举办的年酒。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

    二十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

    绝大多数人家廿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客人。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正月初四,是新年最大的一个节日,因为这天晚上接财神。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

    二十日,染匠司务下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

    年,就算过完了。

    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从《过年》中我们可以从丰子恺简洁的描述中,看出中国传统家庭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热闹而不失礼节,威严而不失悲悯,母亲善良贤慧,父亲位高重礼,族人和睦相融。

    童年最是美好,回忆里除了满满的情趣,还有勤奋地苦学,丰子恺在读书的时候有哪些逸闻趣事,又有哪些经验可循?我们明天一起去探个究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个美好的呈现,都有爱的启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wo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