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一个敏感话题,常常令父母左右为难,头疼不已。这不,这个男孩子的妈妈已经被孩子闹得精疲力竭,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初一在一所很好的公立学校。一年下来实在难以适应老师的严厉要求。老师不仅没有耐心,还会说出特别伤人自尊的话来,他自尊心特别强,还非常敏感,受了几次打击后完全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甚至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憎恨情绪,不想上学了。
这么大的孩子肯定不能待在家里,父母为儿子联系了一所国际学校。国际学校的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再加上他在公立学校打下的基础,很快被同学选为学习委员,整个学期过得还算愉快。
2018年的寒假,他和小学同学一起上辅导班、一起玩儿,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差距,觉得在这所国际学校中是浪费时间。同学们在学校就是天天玩儿,这样下去不是浪费生命吗?他决定不去那所国际学校了。
父母很高兴他的上进,抓紧时间又给他联系了一所不错的公立学校。临开学时,他却告诉父母不打算去上学了。他又联想起了以前公立学校中唯分数论、成绩才是王道的“非人性”环境,觉得自己恐惧、憎恨那样的环境,现在不能重回火坑。他告诉父母决定在家中自学,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都不去了。
父母当然不会同意他的选择,他自己也清楚这个决定并不明智,但就是不愿意上学。于是他妈妈又联系了我。
我问他妈妈:“他愿意来咨询吗?”“不愿意!他觉得咨询就是我们找个人来帮忙劝他去学校,他非常抗拒!”
我向他妈妈建议:“你去买一本书来——《梦想是生命里的光》给他看。”他妈妈显然不能满意,火烧眉毛的时候,却让孩子去看书,那得多耽误事儿啊!
于是我向她解释:他又不愿意来咨询,你又不可能强迫他去学校,现在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抓紧时间买来这本书给他看看试试吧。
她妈妈出于对我的信任,同意了我的提议。
五天后电话又来了:“李老师,孩子自己告诉我说要去上学了。我买了书之后没有直接交给他,托他一个朋友转交给他的。
他看完后对我说:‘妈妈,这本书写得太好太好了,你也一定要看一看,从前言开始,一字不落。︐我当然很惊喜,但又有点不敢相信:看一本书就会有这种效果吗?这也太快了吧!”
无独有偶。青岛的一名高三女生,2017年休学了一个多月,因为感觉压力太大,一学数学就头疼,睡不着觉,神经衰弱。
原来她在年级排名挺靠前的,后来天天让父母带着在外面找医生看病。她妈妈的同学认识我,把她的情况告诉我之后问我愿不愿意接这个咨询,我建议她先买来这本《梦想是生命里的光》,读完之后再来找我咨询,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她妈妈流着泪把这本书读完后给了孩子,孩子读完后再也没有提咨询或看病的事儿,很快返校上课了,成绩也回升得很快。
让她妈妈和介绍人都惊奇不已。介绍人还感到有些抱歉,原来说要找我咨询,现在却不再联系了。我却非常欣慰:用一本书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大费周折呢?
湖南的一名高一男生,周末回家天天打游戏,假期更是泡在游戏中,家长怎么劝都没办法,看着他的成绩下滑父母简直要崩溃了。父母劝他好好学习,孩子却说:“你上十几年学试试!我没让你们逼疯就是好的,再说我就不上了!”
我向他们推荐了这本书,他们把书放在孩子床头,使了花招把手机、电脑拿开,孩子终于打开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孩子没有再向他们索要手机,每天开始学习了。
有时他们能感觉到孩子也很想玩,但犹豫之后没有开口。开学前父母送孩子去学校的路上,孩子说想玩的时候,就想想书里的人,或者再打开书翻一翻,这时感觉去玩就是在犯罪,也就不想玩了。
这样神奇的一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呢?竟然能让孩子们产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这本书关注的是一群有着特殊成长背景的孩子:在他们的童年时期,他们或是留守儿童,或曾遭遇家庭变故,或是自身有残疾……他们的成长比一般孩子更加艰辛。十年前,作者舒辉波曾对他们当时的境况以及梦想有过深入的采访。十年后,当年的这些孩子有的正在大学深造,有的已经踏入社会……
无论是再高超的生花妙笔也比不上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具有震撼力,我们来看看书中的叙述吧。
这本书中《我得肩起这个家》的主人公叫徐涛,他的爸爸酗酒,心高气傲又眼高手低。徐涛从家徒四壁又气氛冰冷的家中到了学校,一直混到了初二,挨了一顿打后幡然悔悟,开始努力学习。
“像我这样的贫家子弟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然后,我就想,我该怎样学?学习还能赶上吗?也还好,也就落下了三门,虽然只有四门课。初二的整个春节,我都在背单词,每晚都到凌晨两三点。到了初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我英语考了59分,先前只能考32。到初二结束时我考了全校第38。中考全校第三名,政治、物理、英语全部满分。”
他以高中全校第一(爸爸为了省下学费替他选了较差的高中)的身份入校,是老师和同学瞩目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但他却不能安心学习。
“每次周日返校上晚自习的时候,都是我最尴尬最煎熬的时刻,同学们都在安静地自习,只有我一个人在挖空心思地想着:今天,我该给老师一个怎样的解释?每周班主任都会在返校日坐在讲桌上一个个地叫名字,听到名字的同学会一个个地上去交下一周的生活费,而我,往往是那个缴不起生活费的人。
每次,我都恨不得教室里裂开一道缝,好让我钻进去。当我站起身来结结巴巴地解释无法缴费的原因时,总觉得自己快要被同学们的目光烧成焦炭。
高中四年我经常上顿不接下顿,跟同学们借钱借的次数太多了,我也不好意思再借,只好饿着肚子,跑到厕所喝自来水,又不敢多喝,喝多了一节课还没有上完就要上厕所……”
“富安宁、穷叮咣”,贫穷的家庭矛盾更多,父母在一起就是打骂吵架。母亲离家打工,寄回来的钱却被父亲拿去买酒,饿着肚子的徐涛常常被酒醉的父亲忘记。贫穷不仅是徐涛高中求学的物质障碍,更是他无法摆脱的精神枷锁。他无法安心听课。
徐涛入学时的光环被下滑的成绩一点点褪去,高考落榜了,他成了老师和同学口中的反面典型。复读一年后,他进了一所本科院校。假期徐涛去了电子厂打工,一天工作14个小时,一个假期挣了6000元,给家中留下2000元,又到处借债筹措到了学费。
进了大学后,他说:“吃饭仍然是个问题,但是,已经简单多了。2007年上大学不到半个月,我就在学校申请到了勤工助学的工作,当时是打扫教室,我扫了11个教室——学校规定每个同学只能打扫一个,我把我们班的名额都借完了。
从11点40中午放学开始,一直干到12点半督导验收为止,我左手右手一手一把扫帚,拖地的时候,我把四个拖把并起来,就这样手脚并用,从一楼一直干到五楼,那一整栋教学楼都是我打扫。
除了打扫教室之外,我还在烟台大学南门口做门卫,起初遇见我们班上同学我还怪不好意思的,但是,慢慢地就习惯了。晚上六点到九点半都可以学习,刚开学两三个月我就把高等数学学完了,第一年全年级第二,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后来,除了奖学金外,我还获得过优秀学生干部奖1000元。”
在校外,徐涛更是什么挣钱做什么,发传单,做家教,做建筑小工,什么都干。大一下学期他开始改变自己,主动承担很多班级事务,替大家跑腿做事儿,渐渐地大家了解并容纳了他,大二的时候竞选学习委员,他全票通过。四年大学读完,他考上了研究生。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徐涛不是最不幸的,书里的主人公都遭遇了不一样的磨难。《妈妈至今仍是我的泪点》、《我尊敬爸爸,虽然他是个逃兵》、《沉重的翅膀》……每个孩子都在磨难中忍痛生长。这本书的可贵不在于那些“痛”,更在于这些少年对“痛”的应对。“痛”没有成为他们的绊脚石,而是成长的助推器。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自觉自愿地努力上进,可是你对他唠叨了一百遍:“你要好好学呀!努力了才会有出息!”孩子总是听不进去。
没有对苦难的切身感受,孩子看不到自身的幸运,更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读这样一本书,让他们对苦难有了切身体验,更给予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读过此书,孩子会觉得自己平时遇到的所谓“委屈、误解、困难”,与书中人物相比都是“幸福”。如果孩子已经超过12岁,正在逆反、抱怨,请一定给孩子看一看这本书,让他知道疾苦,学会坚韧和感恩。
《梦想是生命里的光》——
不在苦难中沉沦,而在苦难中奋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