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谁道飘零不可怜

谁道飘零不可怜

作者: 菊隐楼主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08:12 被阅读10次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汪伯慎”。

    纳兰性德有一首《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陈奕迅和冯翰铭把它谱上曲子唱了出来,调子正是婉约风格。词本来就是用来唱的,只是将六句的小令,唱了五分多钟,真是难为他们了。

    我亦飘零久。现在的社会是这样的,生我的地方未必是养我的地方,养我的地方未必是成家立业的地方。百年之后,假若你在世上没有白走一遭,别人提起你便会说,此人祖籍在何处。要加上这么一句,不然别人要骂你忘本,也说明你没有在祖籍常住。

    很奇怪,身处异乡时间置换了空间。从广西到山西要多久,从西南到华北要多久,从亚热带到温带要多久。没有人关心两者相距多远,只会问多久能到,一切都换算成了时间。

    北上广很常见的办公室白领,不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他们呼之曰:“Jack,Helen……”毕竟到了大城市,要从外到内和国际接轨。从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老师,为了显得亲切,则更名为“橘子,苹果,雪梨”之类的称呼。

    姓氏传承千年,流入骨血,父母亲定。一旦于工作有碍,则改头换面,以便更好地在异乡立足,真是苦笑不得。在异乡你模糊了身份,甚至连名字都给抹去了。所有人都化为工业社会的一颗螺丝钉,在各自的岗位上流水作业。

    汪曾祺在《五味》里总结中国各区域的口味特色,大抵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米,当然广东人是啥都吃的。这也都是老黄历了。

    现在大多数人是米面都吃的,口味一律偏辣。都是连锁的火锅店和麻辣烫店惯出来的。八大菜系都已沦陷,成了川菜的附庸。如梁文道所言,可能是现在食材劣质,掌勺的手法拙劣,用麻辣麻痹人的味觉神经掩盖瑕疵。

    千篇一律的饮食,使身处城乡结合部的小镇青年,有了与大城市白领比肩的底气。从这一点来看,它们消除了社会差距,真正做到了“庶民的胜利”。区别在于精英白领点外卖吃,他们则到店里吃,实惠又便宜。

    在城市里对当地最了解的人不是本地人,是跑滴滴的外地司机。可他们为什么到外地跑滴滴呢?叫滴滴的人都到城市里了,他们自然而然就跟过来了。出租车上东北司机热情地向你介绍广西当地的特色,你以为他来了起码半年以上,他伸出两根手指,“俩月!没办法业务需要。”你听不出来他说这句话时,是自豪还是自嘲。

    你怎么评判一个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凭口音?不见得。我一个朋友地地道道南昌人,公园里老大娘以为她是相亲的,一个劲给她介绍对象,她愣是没听懂一句。最后来了句:“大娘您说普通话,我听不懂。”她都没好意思说自己是南昌人。也难怪,她从小就去澳洲留学了。英语自是没得说,连第二外语日语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南昌话反倒成了外语。

    世界失去了多样性,终究是为了便利和效率。一样的饮食,一样的名字,一样的话语,这样不浪费时间。《圣经》里上帝为了阻止人们建造巴别塔,给他们创造了不同的语言。如今金钱至上,谁把上帝放在眼里?找工作得要求普通话二级,不然你连面试资格都没有。

    人人都无聊至极,微博上到处有人喊叫想找有趣的灵魂,你真的和他们深度交流,他们就会原形毕露,丑态百出。这帮人只是想看起来很有趣,粉饰门面罢了。你不识趣揭穿人家,也臊了自己,让别人笑话你是傻子。

    没有身份认同却一直想渗入到当地圈子,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同样丢掉的还有骄傲的自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之间,是那些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不懈奋斗之人的血泪史。在觥筹交错之间喝得人仰马翻,杯盘既尽,你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星光灿灿对别人是指路明灯,对你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这便是异乡人的尴尬,你回不去了。准确来说是你自己不想回去。在故乡待了十八年,五岁才开始记事,在异乡却待了十年了。在异乡你谈了第一次恋爱,也为失恋哭得撕心裂肺。你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辞职创业又失业。异乡见证了你所有的大起大落和悲欢离合。而对于故乡,你只能回忆起童年看过的儿童节目“大风车”,这档节目已经停播很多年了。最终你只能把他乡做故乡。

    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儿,与故乡相对无言,“泪千行”不会有,更多的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能激起思乡之情的惟有生理上的返老还童了,不想回家原来是年轻又不甘平庸的心在作祟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道飘零不可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ah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