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
简释
追求保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锻打兵器追求极致的锐利,其锋刃难保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富贵而骄,自招祸患。事毕功成,内敛低调,这才符合天道啊。
3
重点解析
本章讲的是,戒极,戒盈、戒满,功成谦退的人生观。很多人看到这一章,认为就是要放弃追求,压制欲望,一味谦让,这是不对的,这是对于章句理解的绝对化。
老子讲“不如其已”,前提是在将要和已经盈满的情况下,要适可而止,防止过了头。而不是事事、时时适可而止。
《周易•乾卦》的上九爻爻辞:亢龙有悔。就是说在飞龙升天达到极致之后,因为盛极而衰不可避免,无可挽回而产生了悔意。所以为了避免“亢”、“盈”之后所带来的“衰”,老子说适可而止,不要太过。
但是《乾》卦的其他爻辞,从初九“潜龙勿用”,到九二“见龙在田”,再到九五“飞龙在天”,龙在深渊之中不断飞升,直至遨游天宇,乾卦始终要求人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态势,在没有达到极致以前,并不要求人要就此打住。
所以“止”是有条件的,人在低位,一定要努力向上,奋发有为,该争取的一定要争取,力求不负此生。人处高位才应该考虑是不是要适可而止,避免物极必反。
老子讲“揣而锐之”是说,锋利要有个限度,不能为了追求锋利而一味地锻打磨刀,就如同是铅笔,削得太尖一到纸面上就断了。人也是如此,有锐气是好事,但是要学会藏锐,而不是时刻锋芒毕露。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句台词,刀为什么有鞘,不是为了杀,而是为了藏。
我们往往喜欢看电影里武功卓绝的孤胆英雄,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武林,然后成就不朽的功业,比如令狐冲,杨过。然而这样锋芒毕露的人,在现实世界中真的能一统江湖,得到万众景仰吗,恐怕未必。甚至有的人自恃武功高强,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的,得罪的人太多,到最后好汉架不住拳多,人也总有衰老的一天,想求个一生平安恐怕都难。武林高手的江湖地位三分靠打拼,七分靠人情,拳头硬,也要会做人。
通常高手比武有两种,一种是以命相搏,讲究招招致命,拳拳到肉,一定要把对方打倒,把他的脸摁在地上反复使劲摩擦,事毕再啐上一口,才肯罢休。
还有一种是以武会友。
“张掌门请”
“李掌门请”
……(此处比武省去1000字)
“张掌门,在下甘拜下风”
“承让,承让,侥幸得胜,刚才李掌门一招苏秦背剑,险些就让在下就起不来了”
“啊哈哈哈哈。走走走,你我到屋里边喝边聊”
后一种才是行走江湖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知道这是萧峰不是郭靖,但是好有气势啊!
大侠郭靖,之所以能领袖群雄,不仅仅是因为武功盖世,行侠仗义,还因为,他是江南七怪的亲弟子,洪七公的徒弟,黄药师的女婿,与全真教深厚的渊源,现任丐帮帮主黄蓉的老公,然后在天下危难,北方铁骑随时入侵南下,武林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之际,历史把郭靖推到了前台。能力、人品、身世、社会关系、天下大势,缺一不可。所以成功与能力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号。人有锋芒,有锐气是好事,但还要看准时机,在关键的时候展现,而不是时刻自带主角光环,表现得处处高人一等,好像别人都是战五渣。《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说,耿直而不放肆,有光芒而不耀眼。算是对“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正向解读吧。
老子讲“自遗其咎”,前提也是人在富贵的时候,不要骄横。“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穷可以忍,但是你吃40万一顿的天价菜,而别人只能泡碗老坛酸菜方便面,连鸡蛋都舍不得放一个,那就不能忍了。如果还把40万的天价菜单发在微博、好友圈,炫耀一番,大肆炒作,这就是火上浇油,没事找抽了。但是如果一个人很穷又没什么社会地位,却很骄傲,尤其是在面对富人或者高官的时候,不主动示好,爱理不理,甚至还讽刺挖苦富人高官,那人们非但不会嫉恨他,甚至还会评价这个人不趋炎附势,很有风骨。这就是大众心理。
在某种程度上,大众心理也是当下社会所展现出的自然态势,也要顺应。所以老子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是针对富贵的人不要“骄”,要顺应社会,顺应大众心理,不要有事没事炫富,摆出一副骄横的嘴脸,自找麻烦。“闷声发大财”,话糙理不糙。
老子讲“功成身退”,前提也是在功成的前提下,才会考虑身退。而这个身退,不是退休、退到幕后、退居二线,而是心态上的退,谦虚退让。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唯一从卦辞到爻辞都是好话,吉利词的,只有“谦”卦。谦虚,不居功自傲,历来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人所推崇。
但在事还没有做成的情况下,当需要你挺身而出的时候,你却往后退了,这就不是谦虚了,往往是没有担当的表现。所以,身退也是要讲时机的,功成之后的身退是天道,做事之中的身退是秒怂。
以上种种,其实都隐含了“物极必反”的思想。老子认为事物达到强的顶峰、盛的极致时,也就是向下衰落的转折点。天下的事物,势极必反,好比月之将缺必极盈,灯之将灭必炽明,花之将谢必盛开,这些都是物势的自然。
老子观天地之道进而将思考延伸到为人之道,认为追求人生的盈满,财富的极致,往往也走向了盛极而衰的命运,因此提出要戒极,戒盈、戒满,要适可而止,控制自己的物欲,将对于外物的追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不是贪得无厌的不停索取。只要不盈满,就不会走向事物发展的对立面,这样才能时时保持生机,而不会走向衰败。
然而,人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对于欲望的控制,绝大多数人都未必能做得很好,对外物的获取有所尽头,而人的欲望没有穷尽,人仿佛一直处在“饥饿”的状态之下,即是衣食无忧了,金玉满堂了,但也需要不断占有、不断索取,才能感到片刻的满足和安全。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就无聊。
如何摆脱无聊与痛苦之间的来回摇摆?
欢迎大家加入“面对面诵读道德经”微信群,我们会经常在一起分享《道德经》的学、知、用、行,此外还会定期组织线下活动,面对面分享心得体会。修行的道路是艰苦的,孤独的,如果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扶持,互相激励,何乐而不为呢?
期待你的加入!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光之魔法世界”微信公众平台(搜索账号:juliamagi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