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二十三

中庸二十三

作者: andy言道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06:55 被阅读0次

其二十三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有言:宇宙本出于无,道之所用,因时而动,动静分而无中生有。有无相生,虚实相化,因以定性、赋形,于是阴阳和而性质定,虚实出而形势成,于是小大、远近、强弱、内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所以,万事万物都是同时处于阴阳调和而又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状态,是动静状态、有无状态、虚实状态、进化与退化状态的相互叠加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其本始者,动也,无也;其末终者,静也,有也。

知其所本,然后知止有据,则可以虽愚必明,虽弱必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够实现这个由愚至明,由弱变强的过程。博学之,所以深厚基础也;审问之,所以通滞开塞也;慎思之,所以择其善者而从之也;明辨之,所以验证真伪也;笃行之,所以固执弗失也。

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不过如此!发现至善,矢志不渝,终身行之以精诚明道而已。

相关文章

  • 2018-6月6  戊戌年四月二十三德翊社 《中庸》《诗经》读书

    2018-6月6 戊戌年四月初二十三德翊社 《中庸》《诗经》读书会学习预报初稿 中庸学习内容:第十二十三小节 ...

  • 中庸二十三

    其二十三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

  • 读《传习录》第五天-陆澄篇

    二十三、《大学》与《中庸》的异同:阳明先生说,只是将《大学》全书的旨意。都概括为《中庸》的第一章。 二十四、孔子正...

  • 《中庸》(二十三.诚意)

    题解 上一章谈的是圣人,这一章说的是一般的人。“曲”为一偏,也就是指...

  • 《中庸 二十三章》:“致曲”之道

    01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二十三章》) ...

  • 《中庸第二十三章》

    【原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文】未达到至诚...

  • 《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人,平人常人也。中庸之道,为中庸之人所易行。中庸之德,为中庸之...

  • 中庸之道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

  • 晨读《中庸》五

    “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这个境界,就...

  • 《中庸》的主要内容

    1.3 《中庸》的主要内容 《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著,论述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中庸》写道: “君子之中庸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cx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