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发动了一场流血的政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于玄武门埋下伏兵,诛杀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并逼迫老爹李渊让位。
后来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为了证明得位的正统性,修改了史书,声称是因为李建成嫉妒自己的功绩,处处为难自己,最后是迫于无奈才下此毒手的。把哥哥李建成描绘成一个酒色之徒,把父亲李渊描绘成一个平庸之辈。他们都没有我牛,太子之位也是先借给李建成当当,谁让他是大哥呢?而李唐江山也是我打下来的,我才是实际上的老大,只是我上面还有一个老爹,等他当完皇帝再轮到我当,所以我的得位是合法的。
可是这真的是事实吗?先来看看李建成。
李建成在历史上不仅不是一个酒色之徒,相反的,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大唐的都城就是李建成打下来的,武德六年的山东叛乱也是李建成率军平定的,所以李建成在军事上也是有所建树的,只是和李世民相比实在差太多。
再说回李建成的人品,那也绝对算得上是品行端正,再不济也配得上“仁厚”二字,因为是太子嘛!装也要装出来。有次,李世民到齐王府,李元吉劝李建成趁机宰了李世民,可是李建成不忍心啊!还把李元吉骂了一顿。气得李元吉大叫:“我这么做是为了谁呀?还不都是为了你!”
不仅如此,李建成还非常得人心,在当时有着非常高的声望。比如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河北爆发了一场叛乱,就是对李建成下场的不服嘛;还有李世民手下那个著名的魏征,最初也是跟李建成混的。从上述的几点看出,如果李建成能够顺利地当上皇帝,也是一位相当出色的皇帝,甚至可以成为一代贤君。
再说李渊,那也绝不是什么平庸之辈。要知道李世民当时的功绩主要是战功,而战争只是战略体系中的一部分。李渊作为整个战略布局的总负责人,是要为结果负责的。单从这一点上看,李渊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更不要说最后能够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了。
那么问题来了,李渊也不是庸主,为何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惨剧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李渊最初的政治安排。
首先,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是将来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所以就坐镇长安,熟悉政务,以便将来顺利接班;再者,两位弟弟,李世民和李元吉都能带兵,恰好现在东西两边面临着两股威胁,长安以东为突厥,长安以西是西秦霸王薛举,实力都不容小觑。怎么办呢?李元吉负责长安以东,李世民负责长安以西。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政治安排,可是仅仅一年后,平衡就被打破了。
李世民成功灭了薛举,而恰好此时李元吉被东边的突厥打败了,山西全境被突厥军给占领了。这还了得,山西可是李渊起兵的地方啊!李渊知道后,也顾不上许多了,立刻将李世民及其军队东调,对抗突厥军。李世民真的也很争气,三下五除二就把突厥军给解决了,收复了山西,打了场大胜仗。
本来这是值得庆祝的事情,可是有一个人却很为难,就是李渊。长期以来苦心安排的政治平衡被打破了,李世民连打两次大胜仗,其军功远远超过李元吉,政治威望甚至超过了太子李建成,所以李渊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事情还没完,武德3年,又爆发了著名的洛阳之战,在这一战中,李世民一举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股势力,并活捉了此二人。
按理讲,这对国家的发展是件好事,不过可难坏了李渊,李世民的官位和爵位都已经封到了顶,没办法再往上加了,国家名器也都给完了。最后没办法,只能封给李世民一个武官的虚职——天策上将。这个官职没有什么实权,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开府,可以拥有自己的幕僚,后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在这阶段被李世民招进府中的,可以说后来李世民得以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就在这儿。
李世民虽然立了大功,但也让李渊觉得不能再让李世民再这样瞎搞下去,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出问题的。所以,武德4年以后,战场上基本很少出现李世民的身影了,李世民基本被雪藏了。
不过这还没完,自武德7年杨文干事件之后,李渊对李世民越来越不放心,隐隐然觉得当初让李世民开府是一个错误,于是便开始找各种理由将李世民身边的幕僚都给调开了,像什么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程知节等一些人都给调开了,最后只剩一个长孙无忌,因为他是李世民的小舅子,没法调。
此时的李世民可以说是渐渐地从失望变成了绝望,再这样下去就只能等死了。不过还好,李世民一生都是属于那种积极主动的人,他绝不会坐以待毙,所以他率先发起了攻击,召集旧部,于玄武门埋下伏兵,杀死李建成,并逼迫李渊让位。
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污点,这点是永远没办法抹去的。不过通过这段历史我所要表达的并不是这血腥的过程,而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并不会为任何规则所束缚,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就像李世民,不管李渊再怎么平衡局面,再怎么限制他,他总能打破平衡、打破限制,从而一飞冲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