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正外部效应案例

正外部效应案例

作者: 唐古拉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04:55 被阅读0次

    一个“正外部效应”的案例。现在,很多车子上都装了隐蔽的定位系统,一旦车子被偷,警察很容易就能够追踪到这辆车,并抓捕偷车贼。由于偷车贼并不能清楚地知道哪辆车内装有这一系统,所以他们不敢轻易行动,这也使得公安局受理的偷车案件少了很多。可以说,这一定位系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那些没有装系统的车主们!这事实上就是一种“正外部效应”,也就是这种行为为其他人带来了正面的效应。与此相对应的,当我们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的效应是负面的,那就是“负外部效应”。

    通过号召民众去完成某一件事,除非有十分切身的利害关系,否则将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之,当人类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一种外部效应时,即使他们知道这样做会对其他人造成危害,他们也并不会产生足够的动机,真正地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只有通过“刻意自觉的训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球员或者其他领域的精英。而这种“刻意自觉的训练”必须要有三个关键的要素:制定具体的目标;能够迅速得到反馈;既努力提高技能,又关注结果。

    “涓滴效应”,一件事情的影响并不是一对一的,它是不断扩散的,是会引起一系列连环反应的。

    购买养老保险的人,平均要比没有买的人活得更久。事实上,养老保险提供的细微收入,让这些老人们多了一些活下去的动机。

    “旁观者效应”,也就是指当一个悲剧事件发生时有多个围观者的话,反而更容易导致这些旁观者们无动于衷。

    大部分的给予行为,都不是纯粹的利他主义。一个人行善,不仅因为他想要帮助别人,还因为行善让他看起来善良,或者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做了,不做就显得自己很差劲。

    有趣的现象。比如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更孝顺!那么,是因为这些孩子天生善良、纯粹想要孝顺父母吗?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细细研究发现,如果这个富裕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的话,孩子也并没有更孝顺;相反,当这个家庭中出现两个及以上的子女时,儿女们回家探望父母的频次更多。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美国在多年里调查出来的人口数据,经济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事实上,子女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获得更多的遗产。看起来,子女对父母的传统的关心、照顾之情,更像是一种提前支付的遗产税!

    也许人性本善和性本恶本身就是伪命题,人类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人类在刺激之下,会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反应。事实上,人类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或控制,因此在行为上会体现出变好或变坏的反应。

    非预期后果法则,也就是指事情的最终发展态势违背了人们在最初做这件事时的初衷。这一法则是当下影响最大的客观存在的法则之一。

    最困难的问题,往往有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事实上,最简单的解决办法通常也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是什么拯救了成千上万的鲸鱼的生命吗?就是石油!没错,从很久以前,人类就开始捕捉鲸鱼,鲸油不仅可以用作机械用的润滑油,还可以用作灯油,一条鲸鱼价值上万,利润太大了!可想而知,鲸鱼很快就要被猎人们捕杀殆尽了,人类开始面临“油尽灯枯”的资源匮乏问题,鲸鱼也开始面临“断子绝孙”的问题。此时,石油被发现了,拯救了人类,也挽救了鲸鱼。对的,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政府往往不喜欢去找更便宜、更简单的解决办法,相反,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代价很高的、执行有难度的对策。

    性别歧视的确是造成男女收入存在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女性自身缺少追求高水平工资的愿望,或者说这样的愿望不够强烈。高水平的工资待遇能够有效地驱使男性更加努力地工作,但是对女性来说,她们的动机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薪水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供求法则来决定的,这可比国家的法律管用多了

    正因为警察们大量地逮捕供应商,市场上的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就会大量地减少,导致供求失衡,供不应求,那么不可避免地,性服务市场的价格就能够涨上去了。而高薪待遇又会催生更多的供应商。看来,市场的确能比政府更给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外部效应案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gt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