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生理功能
促进钙吸收和骨骼生长
维生素 D 在人体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清钙和血清磷的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维持神经肌肉功能正常和骨骼的健全,它是生命必需的营养素和钙代谢的 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具体来说,维生素 D 促进钙吸收和骨骼生长的机理如下:
1、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研究认为,维生素 D 作用的最原始点是在肠细胞的刷状缘表面,钙进入刷状缘是一个需要能量的主动过程,能使钙在肠腔中逆着电化学能的梯度进 入细胞内。维生素 D 可以帮助这个过程的进行,于是肠道对外界钙的吸收效率就升高了。
2、促进肾脏重吸收钙 维生素 D 可以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以提高血钙的浓度。因此,人体内的钙的吸收量增加,有助于骨骼生长。
预防佝偻病、骨软化症
人体缺乏维生素D能够产生直接骨骼健康风险,比如:
• 儿童:引起佝偻病,以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代化障碍为特征,严重者出现骨骼畸形,如方头、鸡胸、漏斗胸、“O”型腿、“X”型腿等症状;
• 成人:使成熟骨矿化不全,表现为骨软化症。
以上都是看得见的直接骨骼健康风险,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能够预防这些疾病。此外,维生素D还具有看不见的长期骨骼健康效应——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
儿童期的维生素D还能影响成年后的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我们先来看人一生的骨量变化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9820/c23ba0b642fafd79.jpg)
我们可以看到,人在20岁青春期之前,骨量升高,到30岁时骨量达到最高峰,随后骨量开始慢慢下降,特别是女性更年期绝经后,骨量下降特别明 显,所以老年人骨骼就特别脆,如果摔一下可能就出现骨折了。那么在补充了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之后,骨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如下图,我们可以看 见原图中的红色曲线会抬高成图上的绿色曲线。
![](https://img.haomeiwen.com/i6229820/93c304fca8a926af.jpg)
即30-35岁骨量达到最高峰时,骨峰值较维生素D和钙不足的人群,明显骨峰值更高。未来老年后,虽然骨量也在丢失,但是骨量绝对值比不补充维 生素D的人群要抬高一段。同时,有研究显示,如果儿童青少年期由于维生素D和钙补充不充足,那么未来等到孩子成年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1 倍!
因此,维生素D的长期骨骼效应就是:
• 儿童期足量维生素D可以实现青春期前最大限度的骨量积累;
• 降低未来老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除此,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还有其他长期健康效应!
维生素D的长期健康效应
1、维生素D可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
维生素 D 不足会削弱免疫细胞发育,导致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婴儿期每日补充 2000IU 维生素 D,I 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下降 80%;妇女每日补充 400IU 的维生素 D, 多发性硬化症发生危险性下降 50%。
2、维生素D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维生素 D 调节心血管功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研究表明,与维生素 D 充足者相比, 维生素 D 不足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1 倍; 维 生素 D 水平低 (<37.5nmol/L)者高血压的风险是水平高(>75nmol/L)者的 6.1 倍(男性)和 2.7 倍(女性)。
3、维生素D可预防癌症
维生素 D 水平与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发生率有关。研究表明,维生素 D 水平低 (<50nmol/L)者, 其乳腺癌、结 肠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增高 30%-50% 。
影响VD摄入的因素
虽然维生素 D 有这么多生理功能,但是维生素 D 的天然食物来源非常有限。除了一些深海鱼类以外,一般食物包括家禽家畜、蔬菜、水果、谷类中 维生素 D 的含量都非常低,因此非常容易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 D。 虽然晒太阳是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 D,但是以下因素均会导致儿童难以利用阳光合成维生素 D:
• 服饰和衣着的隔离;
• 纬度偏高;
• 云雾、空气污染;
• 孩子大多数时间在室内,户外活动时间偏少等等。
而且,如果为了补充维生素 D 而过度日晒,会导致皮炎等皮肤伤害,还会导致晒斑、眼部等伤害,甚至会遭受成年后皮肤癌的威胁!因此,儿童建议适度摄入【安全】的钙镁VD营养素咀嚼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