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漫记(41)

作者: 辽东沈氏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16:13 被阅读52次

2004年9月19日,参观西下王陵和博物馆。

旅行漫记(41)

        从甘肃兰州出发,我们一行跟着导游,乘坐火车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参观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建立接近200年的那个神秘的王朝,西下王朝。

旅行漫记(41)

        下火车以后,我们大家乘坐豪华大巴,来到了银川的西下王陵。还没到停车场,我们从远远的车上就看到从平地拔起的一座座黄土堆,这些土堆就是一千多年前的西夏王陵。

在中国发展史上,史书上记载的西下王朝的文字不多,但西下王陵却保存的比较完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补充。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

西夏王陵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是中国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它承接鲜卑拓跋氏从北魏平城到党项西夏的拓跋氏历史。

旅行漫记(41)

      据我国文物部门统计,景区共有9座帝王陵墓,254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据史料记载,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他将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迁葬于贺兰山东麓,其中李继迁葬于裕陵,李德明葬于嘉陵。此后,在西夏国存续期间,除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和末主李晛之外,每一任皇帝都记载了明确的陵名,但没有记载埋葬的具体位置。可能存在的其余三座帝陵则或许由于西夏末年兵荒马乱而并未建造,也有可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当地某建筑单位夷平。

1227年,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后被杀害,葬处不详,西夏灭亡。此后,西夏王陵被蒙古军队严重破坏。明代洪武年间,西夏王陵被明朝政府发现,并且已经出现了认为这里是西夏王陵的论断。

1938年,德国飞行员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将他在中国航拍到的相片整理成《中国飞行》一书,其中在银川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了西夏王陵。2014年,已经确定7号陵的墓主人为西夏仁宗李仁孝,182号墓主人的身份为梁国正献王嵬名安惠,其余墓主人的身份的确切证据尚在发掘之中。

根据所编号码,一号、二号、三号、五号、七号和九号陵位于平原之上,四号、六号和八号陵则依山而建。这些帝陵的外郭形制虽然有开口式、封闭式和无外郭式三种,内部结构却大体相同,分为角台、阙台、月城、陵城四部分。

历朝历代帝王贵胄们既希望陵寝恢宏壮丽,又希望能够不被盗掘,高大的封土成了防止盗掘的重要屏障,明清两代皇帝陵墓,都把盛放帝王棺椁及殉葬品的墓室建在如山般高耸的封土下方;而西夏陵的陵台,却不是位于墓室的正上方,而是位于墓室以北10米处,根本起不到封土的作用。

旅行漫记(41)

        另外,西夏王陵墓道的入口设置在献殿内部,这也是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隐藏墓道的走向是帝王陵墓营造时最为隐秘的工作之一,明代万历皇帝定陵墓道入口设置在宝城的侧面,令人难以察觉,20世纪50年代发掘时曾让考古人员苦思冥想,大费周折。而西夏的皇帝们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除了墓道入口直接设置在献殿以外,西夏帝陵的献殿至陵台之间有一条突起于地面之上的鱼脊梁封土,墓道就埋藏在封土下方。

考古发掘显示,和奢华的唐宋帝陵相比,西夏陵的墓室要“简朴”得多,为位于中央的主室和左右耳室构成的三室土洞式结构,陪葬品也相对较少。

旅行漫记(41)

        我们大家一到大门口,就被城楼上四个古怪的大字搞晕了。猛地一看,好像汉字,笔画构成如出一辙,但就是看不懂。买了票,走到门口看到一个说明,原来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大白高国,和汉语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我们首先参观西夏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比较系统的展示了这座已经消失的西部小国近200年的起伏兴衰。大夏,一个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因其地处西北,又在黄河以西,所以史学家称之为“西夏”。因为围剿黄巢农民起义有功,国君的祖上被唐王赐以“李”姓,后来为了稳定和平与宋辽均保持了较好的外交关系,于是又被赐以“赵”姓。

旅行漫记(41)

        历史上的西下国家也是实行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发型,接近后来清代的样式,而且在推行的时候也是留发不留头的方式,看来各个朝代统治的手段都挺类似的。虽然王朝延续的时间不长,外加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喉舌要地,凭借着贺兰山的庇佑,也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兴盛。各国的商贸往来在此处十分的频繁,几乎成了通往大唐和大宋两个朝代位处西北的关口。为了保存西夏国的独有的思想意识,国王授命大臣编写了自己的文字体系,借用了汉语的笔法结构,但方法和含义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这一体系,也成为西夏古国后来被发现并给于较高评价的基础。西夏帝王和始皇帝秦王想到一起了,只有先有了文字才能传承国家的精神和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进行统治和管理,而他们也做到了。西夏古国信奉佛教,建了很多的佛塔、寺院,陪葬品中有很多材质不同的迦陵频伽,这是佛教中的一种神鸟,据传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佛经中又名美音鸟或妙音鸟。

有政治就有斗争。没有例外的,西夏国政权内部的更替过程也是充满着诡谲的宫廷斗争,子弑父、臣霸权、剥削、掠夺无时不刻的发生在边陲小国。在蒙古铁蹄踏破贺兰山的时候,远在宋国的将军都在无奈慨叹历史的洪流正裹在彪悍的骑兵卷起的漫漫黄沙中,更何况这一个小小的西夏呢?想想看,他还真的像是沙漠的狂风吹起的一缕沙粒,还没来得及留下叹息就散去了。

旅行漫记(41)

        西下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而开放的只有3号墓——泰陵,也就是李元昊皇帝的墓,远处的,没有路可以过去。西夏陵台的形状呈八边七级、五级、九级塔式,底层略高,往上层层收分,是塔式陵台  ,为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式结构,且偏离中轴线矗立,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无前例,是党项族的创造。另外,西夏王陵墓道的入口直接设置在献殿以外,也与其他皇帝隐蔽墓道的做法大不相同,献殿至陵台之间有一条突起于地面之上的鱼脊梁封土,墓道就埋藏在封土下方,简单直白。而现在,墓的周围,按封建礼制应该建筑的种种等都已经斑驳、损毁或者干脆没有了,只有孤零零的两个山包一样的土堆,上面布满了雨水冲刷留下的竖痕。一眼就可以望尽了。看墓的感觉,就好像这国家的历史,一下子就完了。

眺望远处的贺兰山,再抬头看看青天白日下的土塚,西夏的皇帝们啊,你们建国时的雄心壮志、春风得意现在剩下几抔黄土作陪,怎是一句落寞可以形容呢?不管是墓冢本身还是陵寝群的构造,亦或是散落的碑文碎片、佛陀飞天,都透露出西夏王朝那独具匠心的设计,但是得是多么的费劲心思进行的这些壮举。想想曾经的浴血奋战、勾心斗角、飞扬跋扈和酒醉金迷,现在都只剩下不变的贺兰山脚下的尘埃,如此而已。时间,果然是最强大的洪流,可以冲刷掉帝王们想尽办法要保留下来的传承,只剩下只言片语,仿佛告诫在世的我们,一切都会逝去,这就是最好的证据。与其说是这个朝代的遗迹震撼着我们,还不如说是流淌不止的历史在点醒着我们。

旅行漫记(41)

        说实话,王陵作为一个景点给我的东西有点太少了,虽然博物馆内的讲解已经比较的系统,但就一个陵墓提供外围的观赏,实在是不够。不知是处于文物保护的意图还是其他的,其他的陵墓都遥遥不知所踪。既然景区内部已经有了电瓶车,真不如就近再开放几个墓区,虽然他们的样子都是差不多,但能够浸染在这沙漠中萧杀的氛围,也会是一种相当震撼的体验吧。

        前后2个多小时,就算游完了整个景区,果然是意犹未尽,主要是觉得对这个王朝的兴趣刚刚起了头,就被人生生切断一样的,了无兴致,和景区门票的价格相比,很值,也很亏。

相关文章

  • 旅行漫记(41)

    2004年9月19日,参观西下王陵和博物馆。 从甘肃兰州出发,我们一行跟着导游,乘坐火车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

  •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三)

    12月27号 重读于永正的《教海漫记》38—41页,今日阅读思考:读完“纸条的魔力...

  • 旅行漫记(43)

    我们乘坐豪华大巴,从镇北堡影视城来到了沙湖风景区。 一下车,我就惊呆了。在没有来银川之前,给我的...

  • 旅行漫记(44)

    游泰山。 二OO四年七月下旬,朋友独女从国外回国,亦有出游之意,其父允,邀我同往,欣然接受。遂与一家三口,四人同行...

  • 旅行漫记(15)

    四川之旅——乐山大佛 乐山和峨眉山距离不算远,大概有150多公里,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行程大约两个小时左右。 乐山...

  • 旅行漫记(30)

    初到亚布力滑雪场。 1997年9月,有幸代表辽宁省参加在亚布力滑雪场召开的“财政部和国家科委科研会计制度理论研讨会...

  • 旅行漫记(31)

    逛太阳岛。 从亚布力滑雪场回来之后,我们在外面简单地吃了午餐。我建议去著名的“太阳岛”去看看它的魅...

  • 旅行漫记(24)

    1990年7月,单位组织全体职工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旅游。由单位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办公室事先踩点,大家乘坐...

  • 旅行漫记(23)

    除了西湖和六和塔,杭州的灵隐寺也是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我们当然不能错过。 据了解,灵隐寺,又名云林寺...

  • 旅行漫记(22)

    参观六和塔。 我们利用多半天的时间,采用步行和坐船两种方式,参观了西湖大部分景点,然后驱车参观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行漫记(4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jx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