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使用8大核心驱动力进行分析,还可以从玩家之旅的四个阶段(发现、入门、塑造、终局)着手分析产品体验。
下面以Waze为例。
Waze是一款极受欢迎的GPS导航应用,通过采集、分析用户上传的交通和路况数据,它改变了交通导航的方式。甚至,Waze的粉丝已经将开车的无聊体验转变成趣味十足、冒险般的社交体验。
大多数导航系统是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主要涉及两种核心驱动力:
-
核心驱动力2:进步与成就感。用户持续看到前往目的地的进度,若能高效地到达胜利状态,便会感到高兴。
-
核心驱动力8:损失与逃避心理。用户不想迷路或走错路。
所有的导航系统都满足这两个核心驱动力。所以,作为行业中的新产品,Waze需要在其体验中整合更多的核心驱动力,以便创造差异化的成功。于是,Waze利用社交元素创造了本地化的司机社群。虽然Waze拥有地图,但是实际的导航系统是由上传的用户数据控制的,司机会持续为系统贡献数据,帮助系统更新路况、天气、事故、执勤警察等详细信息,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有点类似维基百科背后的社群运作模式。
Waze的目的不仅是为人们提供方向,还想创造愉快而有趣的驾驶体验,让用户享受日常上下班的时光。
那么,Waze在4大体验阶段里分别采用了哪些核心驱动力?
Waze的发现阶段
发现阶段里,用户决定开始尝试一个特定的体验。许多游戏化/游戏设计框架将首个阶段定义为入门或识别(identity),也就是用户注册阶段。但严格来说,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起点并非始于注册,而是始于第一次听说产品。他们如何听说、在何种情景下听说、基于何种核心驱动力,都会影响用户在发现阶段和塑造阶段的行为表现。
很多人发现Waze这款应用是源于核心驱动力7:未知性与好奇心。相比大多数看起来过于严肃的GPS导航应用,Waze可爱的图像、用户生产内容反而更能勾起用户的好奇心。
此外,Waze还采用里核心驱动力5:社交影响与关联性。应用中良好的社群氛围让很多用户都会在塑造和终局阶段将这款应用推荐给朋友。潜在用户也深受用户评价、评分的影响。这些机制能够强烈地激励期望行为,是由于核心驱动力5的“合格锚”技巧在起作用。
Waze的入门阶段
入门阶段始于用户决定尝试体验,并下载应用。
Waze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在入门阶段引入了核心驱动力1:史诗意义与使命感。Waze没有耗费大量时间在文案或视频里讲故事,早期版本中,它只展示了一幅图片,图中,许多可爱而勇敢的Waze骑士正在与一条由道路和堵塞的车辆组成的怪蛇战斗。图的下方显示着一条标语——“我们一起战胜交通”。用户在使用Waze的同时,还在帮助整个区域的Waze使用者对抗交通拥堵。
接着,这款应用的反馈机制会快速出现——“附近有363名Waze使用者”,充分利用了核心驱动力5:社交影响与关联性。于是,用户快速了解到这款应用很受欢迎,且用户活跃度高。用户也可以看到其他司机的可爱图标,有的身着盔甲、有的戴着头盔,还有的含着婴儿奶嘴(核心驱动力7:未知性与好奇心,以及核心驱动力6:稀缺性与渴望感)。
当然,用户不太可能第一次使用应用就探索所有的设置,而会试着用Waze导航前往某处。Waze设计了又大又圆的按钮以及清晰的导航界面,成功引入核心驱动力2:进步与成就感。用户无论什么时候打开应用、搜索新的地址,都会觉得轻松自在。入门阶段的关键是让用户感觉良好,不要让过多的特性和功能给用户造成困惑感。
Waze还能让用户在开车时顺便收集积分,这一设计调动了核心驱动力4:所有权与拥有感(拟人化的汽车头像也调动了这一驱动力)。用户在升级时,可以看到尚未解锁的头像(核心驱动力6中的悬悬挂技巧),但作者不认为它能强烈激励用户。
目前为止,用户还没有太大的欲望贡献数据、修复地图,并将路况分享给其他人。然而,此前的体验都很顺畅、有趣,足以让许多用户愿意前往塑造阶段。
Waze的塑造阶段
塑造阶段,用户处于日常体验中,每天或每周进行一整套重复的活动。用户基本了解如何使用导航系统,并进一步探索更多功能,直到形成习惯。
因为Waze功能正常,还能引导司机避开拥堵的交通、穿行于小街小巷,所以当用户早已顺利绕过堵点,而无数其他车辆还困在主路上时,核心驱动力2:进步与成就感便生效了。用户发现自己能利用别人无法知悉的交通信息,于是就觉得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在塑造阶段,核心驱动力4:所有权与拥有感开始发挥作用。当用户在使用Waze时,Waze会收集用户习惯和驾驶行为的具体数据。因此这款应用能够深度了解用户,并个性化用户体验,即“艾尔弗雷德效应”。因此,Waze可能会在工作日的早上8点半问司机:“你现在是要去工作吗?”在星期三晚上8点,Waze会问:“你要不要去健身房?”这种个性化的“艾尔弗雷德效应”激励用户保持参与并忠诚于该应用,即便其他更先进的技术出现。用户倾向于坚持使用更懂他们的系统,而不是性能更好的系统。
Waze在塑造阶段还利用了强大的核心驱动力7:未知性与好奇心。当用户收到提醒,有一辆破车困在道路边,他们的注意力立刻绷紧起来,作者称之为“预言效应”,即对未来的预测会让用户好奇预言能否实现。通常情况下,用户将保持专注,直到他们看到真的有一辆破车停在路边——预言成真!即便没看到,用户也会想:“哎呀,也许下次就能看到了。”这和老虎机类似,有时能赢,有时不能。这种体验为Waze添加了一份乐趣。
当用户不断看到别人贡献的可靠信息并从中受益,核心驱动力3:创意授权与反馈开始起作用。于是,用户开始分享一些道路信息,通过点击图标(注意安全),告诉大家斜坡底部藏着一名交警。
我们知道,若要核心驱动力3发挥作用,必须存在快速反馈,而反馈与核心驱动力5合作效果更佳。在Waze中一旦你共享了信息,几秒钟后就可能会获得别人的感谢。这一即时反馈会让他们感到高兴,也能激励他们做更多分享。
Waze的系统中还存在核心驱动力6:稀缺性与渴望感,用户可以用积分升级为“Waze贵族”。然而,解锁后的奖励并不能给予用户更多激励作用,贵族身份也不能真正代表声望和地位,因此这个设计并不能很好的激励用户行为。
此外,Waze能帮用户规划行程。便宜的加油站和不用绕远路的餐馆,Waze的服务的确能帮助用户少花了不少冤枉钱。于是,在核心驱动力8和2的共同作用下,又一次增强了用户黏度。
Waze的终局阶段
终局阶段,用户长期进行着活动循环,认为自己已经玩转了整个应用。这时,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他们仍然想要留在系统内,并完成更多的期望行为。
Waze的导航功能本身就是许多人日常需要的,因此用户并不会轻易地离开。然而如果没有精心的设计,用户仍可能“背叛”,换一款提供类似功能的导航软件。于是,终局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在终局阶段,铁杆用户已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开始对自己成为社群的一员感到骄傲,核心驱动力1不断增强。当核心驱动力4的“艾尔弗雷德效应”持续增长,也会促进核心驱动力8,因为用户此时不想失去获得的个性化服务、保存的地址以及收藏夹。
此外这一阶段,核心驱动力3也在发挥作用,人们可以使用便捷的在线地图编辑器更新地图。然而,因为现实世界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这一过程中用户能够发挥的创造力不会很多。
另一方面,只要Waze继续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便捷的路线,核心驱动力2仍会长期存在于终局阶段。然而,许多其他的导航应用也在宣传自己同样能找到更快的路线,甚至做得更好。
至于核心驱动力5,虽然Waze的社交活动在终局阶段仍然有趣,但是互动和关系的深度却没能展开。驾驶时,所有的社交都是基于屏幕触碰,人们偶尔会向你发送社交刺激,一般是以“哔”声或短信的形式出现。就Waze而言,人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会因此扩展或变得有意义。
核心驱动力6与核心驱动力7也在消失,因为用户已经解锁了高等级头像,而新奇感(包括预言效应)也可能会消失,这意味着Waze的终局阶段并没有太多的黑帽动机。当然,Waze的头像等级与使用频率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一段时间不使用Waze,你就会降级。所以用户仍然有保持使用频次的动机,但这种设计也会存在负面影响,例如用户为保持自己的等级,可能会在不必要开车的时候也选择开车出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Waze的终局体验主要集中在核心驱动力1、2、3、4和8。白帽动机可以刺激长期参与,但只要人们享受Waze带来的体验,设计一些黑帽核心驱动力也并无不妥。而Waze的长远发展将取决于他们如何体现核心驱动力2(相比于其他导航应用,Waze提供的服务真的让用户觉得有成就感吗)。以及核心驱动力3(在不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更多的方式让用户发挥创造力并看到反馈)。当然,如果Waze可以在终局阶段设计中扩展核心驱动力5,那么它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体验。
下一步:Waze的可改进之处
分析完Waze的体验,下一步就是发挥创意,增强8大核心驱动力(简单的第1级实践)。
首先,提高Waze的核心驱动力1,早期“交通”怪兽的形象出现在入门阶段,之后就被更多的社交相关信息取代。Waze需要在塑造阶段和终局阶段的体验中持续提供“我们一起战胜交通”的史诗意义。
其次,提高核心驱动力2。Waze应该意识到用户每次成功抵达目的地,都是一次值得庆祝的胜利。可以演奏胜利乐章、弹窗显示——“你已安全抵达,太棒了!”或者像有些导航应用一样,显示目的地的图片。这些设计都要好于一句平淡的“你已到达目的地”。如果引入核心驱动力7的彩蛋设计,每次我到达目的地,都有25%的机会听到可爱的女声——“你已到达目的地!棒棒哒!”我可能更会期待下一次的体验。
接着,增强核心驱动力4。我们说过,Waze最棒的一点是利用了艾尔弗雷德效应,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建议。问题是,大多数用户一开始并不知道Waze可以聪明地学习自己的喜好,直到进入塑造阶段。如果有更多的用户意识到这项功能的存在,或许离开的人会变少。Waze可以考虑在启动页增加“智力分数”(intelligent score)的设计,每当用户打开Waze开车,智力分数都会提高,告诉用户Waze正在不断学习你的喜好,也能让用户对即将开启的个性化体验充满期待。
另一个引入核心驱动力4的方法是,开始显示可爱的展示页面,用来反映用户的“大数据”,例如“你今年前往健身房105次、时长总共5775分钟”或者“你去年上班途中一共花了9442分钟”。
尽管这样的信息并不一定有用,人们还是会喜欢看到,因为信息反映了他们是谁,并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这将导致用户更常使用Waze,以确保他们的数据更完整、更有趣。
接下来,看看核心驱动力3。这一驱动力其实比较难设计,因为导航应用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尽可能有效率地到达目的地。这里并没有太多创造力的发挥空间。而且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可能会分散用户注意力,或者浪费用户时间。然而,作者认为可以尝试设计“Waze加速”功能,让用户能够挑战Waze规划行程时的预计时长。
当你在Waze上设定目的地后,Waze会规划最佳路线和预计时长。如果用户心中有更合适的路线,便可以“挑战”Waze。这将让用户的开车体验多一些乐趣,还能让Waze了解新的行驶路线,从而升级导航系统。
当然,这里也存在潜在风险,为了证明自己的路线更快,司机可能会超速或闯红灯。设计任何激励功能时,都必须考虑实施前意想不到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希望这些潜在的违规司机会在途中遇到许多电子眼彩票,然后减速以赢得潜在奖励。
八角行为分析法能帮你提出正确的设计问题,并用8大核心驱动力设计动机。但设计的可行性,需要由设计师自己来判断,哪些功能合理,哪些功能需要改善。
Waze的一些设计(头像等级设计)可能会导致人们增加不必要的开车频次,导致绿色出行的次数减少,对环境造成危害。幸运的是,引入核心驱动力5的设计有助于减少驾驶。Waze知道人们每天上下班的路线,可以引入拼车匹配服务,这样人们不仅能节省能源、保护环境,还能认识新朋友。Waze可以根据人们共同的兴趣(健身房)、行业(工作地点)来匹配拼车用户,从而促进共同出行。做进一步设计,Waze甚至可以将合适的单身用户匹配起来,创造约会机会。
下一步,增加核心驱动力7。Waze可以给终局用户增加有趣、令人愉快的体验,比如随机告诉用户附近有快闪活动,询问他们是否想参与。如果用户点击“是”,Waze将重新规划路径,将用户带至沙滩等其他Waze用户聚集的地方,并为参与了此次活动的用户发放特殊且稀有的头像。试想,如果今后在Waze中遇到另一位拥有此头像的用户,这种关联感会让人们彼此之间靠得更近。
当然,以上设计都必须详细考虑安全问题。
Waze到2015年初,用户升级的唯一方式是解锁新的身份头像。对于大多数对头像毫不关心的用户来说,即便获得经验值也没什么意义。Waze还可以通过设置无法解锁的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合伙用车和快闪活动,只有高等级的用户才能设置更多的兴趣过滤器、偏好,并更好地访问这些功能。这样,每一个“有资格”约见其他成员的人都是经过认证的,并对社群有所贡献的用户。Waze甚至可以分析用户的开车记录和经常出入的地方(比如:在哪里住、在哪工作、周末去哪玩),以阻止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注册Waze。
最后,完成以上设计(积分、艾尔弗雷德效应、有趣的活动、拼车服务等),核心驱动力8便自然会在Waze中形成。当人们习惯于这样有趣的体验,那么换另一款平庸的导航系统会让用户无法忍受。
如你所见,有了八角行为分析法,你能够彻底分析自己的产品,还能构思其他创造性的设计,以改善体验。当然,你不太会实现所有设计的功能,但它能让你的思想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影响期望行为的同时让用户享受过程。
微信公众号:游戏化思考。
游戏化实战(1)——游戏化的概念
游戏化实战(2)——八角行为分析法的简单介绍
游戏化实战(3)——八角行为分析法的第1级和更高级的简介
游戏化实战(4)——八角行为分析法第1级实践
左脑VS右脑核心驱动力
白帽VS黑帽游戏化
八大核心驱动力的游戏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