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件好事,但你需要有人告诉你,说孤独是件好事。
——尚路易·贵兹·德·巴尔札克《基督教及道德文集》
1
最近没什么灵感。
写《三块广告牌》的影评的时候,那种精疲力竭的费力感暗暗助长着我的知识焦虑,于是这几天,把买了好久一直没看的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好好翻了翻。
罗伯特•麦基阅读的好处是什么?
你会发现,自己吸收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然后明白自己的不足,带着一种谦卑的态度。不同的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在这些文化和思想的冲击里,你可以刷新对事物的理解,并调整认知。
资深互联网人、知识专家方军说,“知识服务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
当下知识服务的经济市场,有两类知识体系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一是干货分享,二是心灵鸡汤。
Miss Busy认为,阅读其实并不能给我们明确的答案。
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并不是从这个问题而来的。比如,失恋的时候看《失恋法则》,失败的时候看《失败课》,有用吗?
阅读不是止痛药,也不是智慧锦囊,所有的人生困惑,从来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么简单。
书,其实是一座迷宫。
2
书店很高兴这些年,我再怎么忙,也依旧保持着坚持阅读的习惯。
有太多人,因为忙着谋生,忙着挣钱,忙着各种不得不忙的事情,缺少阅读,无暇接受知识的洗礼。
有多少人,看了那些“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励志文章,感同身受默默点完赞,继续刷着微博P着照片分享朋友圈。
一个人想变得富有,却不懂金钱的语言,这是一件多么矛盾的事。
3
知识体系和认知高度不一样的人,价值观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电影《朗读者》电影《朗读者》,15岁的德国少年米夏和36岁集中营女看守汉娜的爱情故事。汉娜喜欢坐在浴缸里,听米夏举着书本为她朗读,却在一日不辞而别。多年后,成为律师的米夏旁听纳粹战犯的审判时,发现了汉娜,同时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汉娜是文盲。十年牢狱生活,米夏坚持为文盲的汉娜朗读,汉娜也艰难学习文字。汉娜努力缩短与米夏的差距,但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最终,出狱前汉娜选择了自杀,脚下踩着厚厚的书本。
两个相爱的人,心灵如此靠近,文化却天差地别。这难以言说的自卑与羞愧,原来可以致命。
4
一个人能够阅读,并且能够自由地阅读,是何等的幸福。
阅读有着巨大能量,即便它一点声音都没有。
但是你的气质里,一定藏着你读过的所有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