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为你点赞
——《杨氏报刊亭》——

——《杨氏报刊亭》——

作者: LFJ16868 | 来源:发表于2021-10-24 08:03 被阅读0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三河是个县级市,自1993年的五一劳动节起才县改市成功。1988年春天的时候,在三河老县城正中间有一条东西方向的主道,名叫“建设路”。县城南北方向的主街名叫“迎宾大道”,就在建设路和迎宾大道的十字路口儿西南角儿上,立着一处儿大约有五六平方米大小时报刊亭子,当年的主人是位五十岁左右的瘦老头儿,人们都称他“杨师傅”。1988年春天时我刚十四五岁,刚念初二。那年四月初我是到县城里的中学来参加一场作文比赛,中午参赛完毕回家途中,路过十字路口那座“杨氏报刊亭”。杨师傅一身儿蓝色中山装在报刊亭子里面坐着,他埋头儿正在翻看着当天的《人民日报》。

            不锈钢亭子里三面儿的玻璃窗子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报刊杂志,《读者》、《青年文摘》、《知音》和《演讲与口才》等等常见的刊物都被整齐地摆放在显眼位置上。许多报纸被摆放在亭子外面东西横向立着的长条儿桌儿上。“你打算买什么杂志看呀?”要最新的《读者》和《青年文摘》各一本儿吧。“好的。小伙子你就是在西边县七中上学呗?”啊,不不,不是呀。我今天上午是在七中参加作文比赛了。“噢噢,好哇好哇。有出息啊,怎么样?你觉得有把握能得奖嘛?”不行噢,杨师傅,我没啥把握的。“呵呵,孩子,贵在参与啦,能来参加比赛就不简单,就该拼一下子试试呗!”是的,谢谢您鼓励!我和杨师傅搭着话儿时,旁边又来了几个学生模样的同龄男女生们说笑着选购刊物,我付了钱后转身骑自行车就走了。

            从那以后,我每到三河市里来总会抽时间到老杨报刊亭转转,把《读者》和《青年文摘》等老几样儿杂志买回家。后来熟了些,老杨师傅还把一些稍微过了期的上述刊物直接半价卖给我看,对此我非常感念。时隔了一年,在1989年的春天里,我又来三河县城中学里参加作文比赛。“怎么样啊?小牛,去年的比赛得奖了没有?”唉,别提了,杨师傅,我连个纪念奖也没得着哇!“没关系,那就看这回呗。咱心里就先甭想着得什么奖了,全心全意地把文章写好了就行。功到自然成嘛。”对啊,谢谢您,杨师傅,我也这么想。据杨师傅和我平常聊天时说,他本人就是三河县城里新华书店退休的老职工,这间报刊亭子是从1980年代初就开起来了。县城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呀。除了卖杂志和各级各类的报纸外,还经营一些与小初高三级学校相关的教辅材料,生意还算不错。那时代手机还没有呢,杨师傅报刊亭子里就安了一部有线座机,一块儿写有“长途两毛,市内一毛”的牛皮纸板在亭子外雷打不动地挂了很多年。时光悠悠,岁月无痕,十年一晃而过。

            后来就到了上世纪的1990年代初期,我到三河市区工作了。平时还是喜欢抽空到老杨师傅的报刊亭子买书报看,杨师傅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平常他不来报刊亭的时候,有时候就由他的儿子或者是儿媳来替班儿。亭子里的报纸和刊物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了。从小到大我看杂志很多年,后来我就忍不住往三河市里的文学刊物投稿了。写了大约一年,也根本就没什么人给我退过稿儿,真让我沮丧。杨师傅就开导我:别着急,甭管它,你就坚持多看书,多琢磨,不停地写下去,咱就不信自己是棵“铁树”不开花儿嘛!”后来终于在1998年底,三河市文联的文学刊物才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

            当我把印在刊物上的文章和自己的名字指给老杨师傅看的时候,老人家眉开眼笑地不住点头儿,仿佛他比我还高兴的样子!“我早就说过啦,功到自然成嘛!咱不可能是棵铁树哇。”再后来到了2000年后,我就干起了推销员工作,先东北而后江南,离家远行到外地工作,渐渐地到老杨师傅的报刊亭子来买杂志看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是无论我到了哪个城市工作也好,还是路过也罢,每当我碰到报刊亭子买杂志和书报看的时候,自己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在家乡小城老杨报刊亭买书报看的历历往事。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老杨师傅早已作古。而市区据说是要参与省级文明城市竞选,城管部门好几年前就派人把市区里惟一一家存在了四十年的老杨报刊亭给勒令拆除了。真是令人惋惜啊![调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氏报刊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lr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