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理解而教”所谓“理解”就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理解”不是只停留在知识表面的简单解释,也不仅是对学习内容的回忆和再现,它应该是指向学生的深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理解”就是学生真正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
本章节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小男孩教小狗说话。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我们平时也会说:“这些题都是平时讲过的,一到考试就全忘了”其实这真的不怪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要自我反思课堂上你真的调动孩子的学习能动性,让他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了吗,孩子是真的理解了还是我们只是将知识单纯地灌输给孩子了。
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并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我们需要精心组织课堂语言和环节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概念,在理解中提高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包括两个方面——既有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也有教师对教学本身的理解。理解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我们可以把语言或一定的表达技巧传递给学生,其目的就是要使那些不懂的学生变得能够懂得,不理解的学生变得能够理解和明白。因此,我们进行教学时,首先从教什么以及怎样教这两方面的理解开始。

思考: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怎么设计学习任务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呢?
首先,学习任务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任务要清晰地指向目标。
其次,难度太低或者太高都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再次,学习任务的表达要使学生明白,只有学生明白学习任务了,才能围绕任务展开学习活动。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