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老宅
听说:“我家的老宅”要动迀了,心里很难受也很不舍。兄弟姊妹一起,在春节休假之时,来到老宅,看它最后一眼。
我家老宅,在村子的最西边,和村小学只有一墙之隔。那时坐在老宅的炕上,就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追打的嘻闹声。
推开长了锈,笨重的大铁门,院子里长满一人高的杂草,荒芜,凌乱,凄凉的感觉。五间红砖的老屋,让风雨摧残的有些伤痕累累,刻满了记忆的年轮。但是,它是我的根,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房子左边以及后边的枣树,椿树,槐树,杨树仍旧高大挺拔,
看着眼前清冷,寂寞,空荡荡的老宅,思绪万干,时光的碎片,一下子回到了在老宅里生活的时代,老屋你就象个鸟巢,是父母为子女搭建的窝。
在这里,有笑声,有泪水,有希望,也有梦想。有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我们的身影。也有父亲质朴厚重的关怀。
记得那时,农村经常停电,母亲点着煤油灯,坐在炕上绕着纺车纺线,搓麻绳,为我们缝补衣裳,纳鞋底,缝鞋帮,一觉醒来,妈妈还在那低头干活。暗下决心,长大一定不让妈辛苦!
父亲是位工人,特别的严肃,小时候我们都很怕他,但是他也非常的爱我们,每当腊月29的晚上,我们睡的很熟,爸爸煮好肉,就会喊我们,或拍打屁股:起来,起来,啃骨头吃肉了,懵懂中看见爸爸端来一盆骨头肉笑呵呵说,来吃肉,过年了。现在想想多么幸福的画面呀!
小时候,很淘气,上树爬墙都是很寻常的事,为了摘枣爬到树尖上去,妈妈在树下着急的喊快下来,别摔着。
恢复了高考,晚上,点上煤油灯,伏在桌子上辛苦的学习,未发榜之前,躺在豆角架下煎熬的等待,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进大门就喊,我考上大学了,高兴的欢呼雀跃,此情此景,索绕在脑海里,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我们老宅的院子很大一亩三分地,到了春天万物萌发,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杏花,黄色的槐花,争奇斗艳,春风吹过,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夏天,满园绿油油的,生机盎然,有顶花带刺的黄瓜,有葱绿色的大茄子,火红的西红柿柿,迎风挺立的苞米,迎着大阳的向日葵等各种疏菜。真想再吃一口脆生生的大黄瓜,咬一口流着汁的西红柿,啃一口胶粘的黄苞米,嗑一嗑饱满的小瓜籽,(纯天然绿色植物)美美的甜甜的。
秋天,万物收藏起它的生机,满院子肃裹,苍凉,开始晾白菜,晒大葱,搂柴火,打扎子,淹咸菜,忙碌着准备过冬,
冬天,天气寒冷,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品尝妈妈精心做的美食。
70年代,不少人家都吃不饱,四处借粮,但我家从来没借过,妈妈会过,精打佃算,粗粮细作,买些羊油,准备些大萝卜,大白菜,晚上包高粱面萝卜馅的蒸饺,包包米面白菜馅的菜卷,还有妈妈蒸的粘豆包,特别的好吃,现在想想,还嘴有余香,真的还想在吃一顿,重温一下妈妈的味道。
80年代未,90年代出,我们家里最热闹最难忘的时候,小鸟的羽翼成熟了,有了自己的小家,这个院子里住着大姐一家,二姐一家,还有我们一家,十多口人,晚上,下班回来,大伙一起做饭,一起吃饭,吃完饭,一起看电视,或者玩麻将,听邓丽君,李玲玉的歌,如甜蜜蜜,何日君再来等等,孩子们围着大人,在地上玩耍着,那场面,其乐融融,现在想起,真是温馨,还有些留恋。
鸟的翅膀硬了,单飞了,现在五个子女各奔东西,二姐在上海,哥哥在美国,妹妹在沈阳,我在长春,大姐和母亲在老家的城里。
老宅的记忆是我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
我家的老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永远的家,
我家的老宅,是我永远的记忆,永远的思念,
我家的老宅,是一座丰碑,承载了我们二十多年的酸甜苦辣。
铭刻了我们笃厚的兄弟姐妹之情,父母的养育之恩。
再见了!我家的老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