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一轮尘埃狠袭燕赵大地。骑车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宛如置身于战争时期的浓雾硝烟中一样,现在已是上午六点钟,昨天狂风暴雨雨一阵阵,仍冲不走城市高空浑浊而又厚实的尘埃。
想一下,在几年前,几十年前,燕赵大地的老人何曾见过霾,甚至何曾听说过“浮尘“这个词,那个时候,很多都是手工业生产,土地使用农家肥,森林很少被砍伐,机械化生产才刚刚起步,街人多是自己走或者是骑自行车的人。
其实,人与自然就好像是一个天平的两端,那个时候,自然的砝码等同于甚至重于人的砝码,所以,那个时候,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自然生活却是很富有的,天高云淡,山青水绿,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而今,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工程进度越来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效率越来越快,可当我们匆匆穿梭于城市中间,忽然发现,我们自身最重要的东西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水越来越黑,空气所越来越浑浊,尘霾越来越严重,在人与自然之间原本也有一个平衡点的,而我们人的砝码越来越重,自然的砝码越来越轻,就打破了天平本该应有的平衡。
这时,不禁想起有一段时间燕赵古都的天气,那真是天高云淡,天是那么地蓝、是那么的清、云是那么的明、那么的白。很多市民都好像如获至宝一样,凉被子,晒棉衣,连经常不出来的老人也出来聚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这样的好天气不能不说和当时政府各个部门齐抓共管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污染企业停产,在建工工程洒水除尘,车辆限号,把本该属于自然的砝码我们还给了自然,自然也就还给我们一个好的环境。
当时,一个同事说的一句话“我们的天气本该是这样”,让我思索很久。
其实,我们的生活不该本来如此吗?很早以前,老子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想这也正是治理尘埃天气的根本之道吧。
尘埃之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