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创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各地产业园区受到政府的支持、鼓励,孵化器也雨后春笋般出现。根据笔者接触的参加的一些论坛和地方政府打交道的情况了解到,现有的产业园区及政府引导的招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产业园区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竞争要求,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现状与问题
1. 改革开放初期:优惠政策主导,外来资金主要向享受特殊政策优惠的地区集中。
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基础环境主导,优惠政策趋同投资环境(尤其是基础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关键。
3. 21世纪以来:产业环境主导,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完备的产业配套成为投资者首先关心的因素。
产业园区的政策优惠逐步减少
各地产业园区竞相压价,比减税,比补贴,比人才政策。这与入WTO以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成为必然要求,园区内外的政策待遇趋同,尤其是政府的行政越来越规范,这在南方城市尤其明显。前几年政府税收做了规范,统一了国税,更多的税收由国税统一,地方税可以补贴的很少,也不鼓励这种模式了。
园区政策吸引力弱化,招商引资必须有新思路,只是靠“逮住”企业,靠“小恩小惠”是很难打动企业的。而这种模式下,园区对中小创新型企业也忽略,只想招大的,税收高的,并不利于持久良性发展。
重复建设,产业雷同,到处圈地,集约化不高
园区招商还有其他问题:
专业人员不足,园区招商工作无法取得良好成效,笔者就曾接待过很多地方政府外派的非经济行政公务员来做招商的,很多园区的招商人员对经济,产业都缺乏深入了解,这在跟企业打交道时很难赢得信任。
园区招商功能定位不准确、园区运营服务不到位。园区不同于普通物业,并不是单纯做“二房东”那么简单。
行政与融资:企业贷款难、融资难, 资金来源渠道少,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虽然国家一直鼓励金融银行“去虚向实”,但真正落地很困难,行政管理落后,尤其在北方特别突出,部分地方政府落后的管理,存在“关卡”。
园区招商及运营的新思路
1. 政府与园区更多容易,PPP模式,这个一般适合大的园区,政府深入融合的。
2. 互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利用新规律,是产业园摆脱粗放经营的创新之路。“社群、众包、流量、集成”思维如何真正变革创新载体成为课题。
通过信息化,打造智慧园区,通过o2o打造线上线下的企业活动平台,通过通过运营服务实现“以商养商”,更多为企业增值服务赢得更多商业变现机会。
3. 众创与园区生态孵化:初创团队通过孵化器,成长后落户园区。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吸引这些企业留在园区而不是去了其他地方呢?园区闭环生态的打造,通过更多资源和服务吸引企业留下才是王道。
其他的一些招商模式
未来趋势:
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向生产与生活一起的综合体转型。
产城融合:产业是城市的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城市是产业的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很多城市是因为一个产业而蓬勃发展。比如杭州,依托阿里巴巴的强大虹吸能力,政府创新力和开放度远超附近的上海。
从重开发轻运营,到重视运营与生态建设,从“租赁型”、“卖地型”向“管理型”、“投资型”转变,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
科技、人才、品牌:积极吸引科学家和产学研成果,重视人才吸引和积聚效应,打造品牌化,增强内涵和软实力。
思考题:如何打造一个医疗健康科技产业园区?欢迎讨论wx:17844718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