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鹰/文
通过网络搜索,很惊讶地发现50年代初期,父亲马之建(马子建)[1] 在任职“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牡丹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期间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中,有许多著名的文艺家。
《上甘岭》剧照更加惊讶的是,小时候看过的好多文学作品、电影,竟然出自他们之手!例如: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自传体小说《高玉宝》,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短篇小说集《党费》、《七根火柴》,活报剧剧本《红岩》、《保卫延安》,电影文学剧本《苦恋》、《四渡赤水》;早期电影《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南征北战》、《霓虹灯下的哨兵》、《山间铃响马帮来》、《上甘岭》、《闪闪的红星》、《野火春风斗古城》,晚期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红高粱》、《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唐山大地震》等。
现在,让我们来领略和感受这些文艺家们的风采与精彩吧。
【蒋牧良小传】
作家。原名希仲。1901年出生于湖南涟源。1932年11月,处女作《高定祥》发表于当时最大文学刊物之一《现代》,获得读者好评,被认为是继茅盾《春蚕》发表后的又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力作,受到鲁迅的关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创作员、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助理员、《解放军文艺丛书》编辑部副主任等职。
【刘仑小传】
美术家。中国共产党员。离休后享受国家正局级待遇,被誉为“中国现代石刻第一人”。原名刘佩伦。1913年出生于广东惠阳。早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51年起,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美编、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学美术创作室和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等职。
【李英儒小传】
作家。笔名黎莺、李家侨。1914年出生于河北清苑。1938年参加八路军。平津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兼创作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八一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书协委员,文化部电影委员会委员等职。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野火春风斗古城》、《还我河山》、《魂断秦城》、《女游击队长》,小说集《李英儒短篇小说集》、《上一代人》等。
【宋之的小传】
作家。原名汝昭,笔名怀昭、宋一舟、艾淦等,1914年出生于河北丰南。1931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1947年任哈尔滨东北文协工作队队长、东北文协《生活报》社社长。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入关,负责平津战役採访工作,后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研究室主任。1950年,调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处长。1951年6月,兼任《解放军文艺》总编辑。1955年8月,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处处长;同年,获授上校军衔。
【陈其通小传】
作家。笔名陈然。1916年出生于四川巴中。中国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团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第二、三届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第二、三、五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人民文学》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著有活报剧剧本《红岩》、《保卫延安》,歌剧剧本《柯山红日》等,话剧剧本《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炮弹是怎样造成的》等。话剧剧本《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改为《铁流二万五千里》,再改为《万水千山》。《万水千山》、《柯山红日》、《井冈山》等获优秀作品奖。
【刘白羽小传】
作家。1916年出生于北京。1936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文抗支部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曾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李存葆,在成长过程中曾受到刘白羽无私的关爱;他回忆说:“没有刘白羽就没有《高山下的花环》,没有军艺文学系,便没有《雷场相思树》、《唐山大地震》、《红高粱》、《牵手》、《亮剑》、《突出重围》、《弹道无痕》、《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狂雪》等等,这些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军事文学宝库,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永江小传】
作家。笔名荒草。1916年出生于四川资阳县大东街。1940年到延安,创作歌剧《张治国》,反映八路军大生产,受到毛泽东称赞。1946年担任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编辑科科长;1951年赴朝鲜采访;接着与魏巍同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辑;随后奉总政治部首长之命,帮助高玉宝修改自传,为了方便指导,组织上把高玉宝调入北京,住进西直门总政治部招待所。1951年11月,《解放军文艺》开始连载自传体小说《高玉宝》(罗荣桓定名);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郭永江撰写的《英雄的文化战士高玉宝》;1955年4月,《高玉宝》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为证明郭永江付出的艰巨劳动,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约定三条:只署名高玉宝、稿费平分、每版书必附荒草《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秋天,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记者专访郭永江。195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高玉宝》;因不明密约,取缔了附录,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被选入课本或改编戏剧、电影、连环画,印行500万册,发行量仅次于毛选、字典,成为世界文学名著。郭永江应邀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文联、中国作协做如何修改小说《高玉宝》的报告,他指导高玉宝修改小说的照片陆续出现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人民中国》及欧美报刊。
【傅铎小传】
作家。1917年出生于河北博野。1940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戏剧系。历任火线剧社秘书、副社长、社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话剧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军职政治委员,全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至第五届理事等职。1940年发表处女作独幕话剧剧本《顽固派的真面目》。1949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地下长城》、《海防前线》、《首战平型关》、歌剧剧本《王秀鸾》等(均已公演或发表、出版),电影文学剧本《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已拍摄发行),作品集《傅铎剧作选》(续集)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会演剧本二等奖、演出一等奖。
【周洁夫小传】
作家。1917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38年赴延安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读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曾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政治部《自卫报》记者、副社长,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战士报》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解放军文艺社副总编辑,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寒风小传】
作家。满族。1918年出生于河北易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1951年起,历任西南军区文化部创作员、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编辑、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等职。《党和生命》获1953年西南军区文学创作一等奖,《淮海大战》获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战将陈赓》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77年-1987年长篇小说奖。
【沈西蒙小传】
作家。笔名沈西门。1918年出生于上海。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南京军区文化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上海警备区副政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38年发表处女作。著有歌剧剧本《买卖公平》、话剧剧本《重庆交响乐》、《甲申记》(合作)、《杨根思》(均已公演或发表),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霓虹灯下的哨兵》(合作)、《南征北战》(合作,均已拍摄发行)等。
【蔺柳杞小传】
作家。原名蔺风萼,后改名蔺柳杞,亦作林柳杞。1920年出生于山东郯城。1938年到陕北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文化干事。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文艺编辑。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副总编辑,邯郸军分区副政委,北京军区创作室副主任等职。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杜烽小传】
剧作家。1920年出生于河北邯郸。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副普察冀军区抗敌剧社戏剧队队长、创作组副组长。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二、三届理事,中央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出席历届的全国文代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陈亚丁小传】
作家。1920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36年读中学时流亡到上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东北松江军区宣传部部长、东北军区和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52年-1953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第二处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总编辑。1956年10月-1957年4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61年11月-1968年4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75年7月-1978年4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党委代理书记。1955年被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晋升大校。
【魏巍小传】
作家。1920年出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延安抗大。1937年加入八路军,历任晋察冀军区部队宣传科长、团政委,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聂荣臻传》写作组组长,《中流》主编,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三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集》、《魏巍散文选》等。《东方》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胡可小传】
作家。1921年出生于山东省益都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进入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50年调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创作室,1978年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83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胡可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剧作家;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195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获一等奖;1958年创作反映农村巨大变革的话剧《槐树庄》,被搬上银幕,受到广泛赞誉。
【刘亮小传】
作家。又名刘熠业。1923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镇南关街。是沂水城封建世家“刘南宅”嫡系后裔中最早参加革命的共产党员,参加了解放台儿庄、峄县、滕县战斗,华野从宿北战役到淮海战役一系列重大战役和战斗;“宣告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和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的战地报道,在国内、香港及国外报纸上都是头条、焦点要闻。1951年调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任《解放军文艺》月刊初创时期的编辑组长,1954年任主编室行政组长。
【曲波小传】
作家。1923年出生于山东龙口。毕业于胶东公学抗大。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专职作家,铁道部工业总局副总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铁路文联副主席等职。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桥隆飙》、《山呼海啸》、《戎萼碑》等。
【田光小传】
作曲家。原名银山。1925年出生于河北饶阳。1944年进入冀中行署经济训练学习,次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专修科。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音乐编辑、音乐组组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干事,《解放军歌曲》编辑组组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副社长,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等职。
【李瑛小传】
诗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席团成员。1926年出生于河北。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任文艺刊物的编辑、总编辑、出版社社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1954年赴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访问;1979年应约访问瑞士;1982年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美参加中美作家会议,写了不少国际题材的诗篇,已结集出版的有《友谊的花束》等。
【纪鹏小传】
作家。笔名季石、何雨。1927年出生于吉林九台。1948年肄业于长春学院。历任东北松江军区前进指挥部宣传队队员,战车师《战车报》编辑,《人民装甲兵》、《解放军战士》编辑,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编辑组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研究员、特约编审等职。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诗《铁马骑士》,诗集《蓝色的海疆》、《爱的交响曲》、《北国江南》、《山情水韵》,汉俳《拾贝集》,散文诗集《淡色的花束》,散文诗歌集《献给祖国的花环》,诗论集《诗林漫步》等。
【王传洪小传】
作家。笔名李拔、吉悌。1927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共产党员。1941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编辑组长、副总编辑、副社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文艺评论组长、文艺理论研究处处长,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社长等职。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陆柱国小传】
作家。原名陆云卿。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华通讯社兵团分社记者,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副厂长,中国影协第四、第五届董事等职。1950年创作了反映淮海战役的中篇小说《决斗》(处女作)。50年代前期相继发表《风雪东线》、《上甘岭》、《踏平东海万顷浪》、《最后一个冬天》等小说。 1958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先后与人合作或独立创作《海鹰》、《战火中的青春》、《独立大队》、《雷锋》、《闪闪的红星》、《西南凯歌》、《道是无情胜有情》等十余部电影文学剧本。古稀之年创作的反映朱德战斗生活的影片《大别山上》和反映红军小战士生活的《我的长征》,分别获得华表奖和金鸡奖,成为目前我国仅有的五位获得电影终身成就奖的老艺术家之一。
【所云平小传】
作家。原名所如义。1928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中国共产党员。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改编电影剧本《哥俩好》,著有电影剧本《东进序曲》(合作)、《战斗的山村》、《黄桥决战》(均已拍摄发行),话剧剧本《我是一个兵》(合作)、《水往高处流》(合作)、《针锋相对》、《东进!东进!》等。《东进序曲》、《我是一个兵》均获1962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优秀剧作奖,《东进!东进!》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等。
【王愿坚小传】
作家。192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1944年入山东滨海干部学校学习。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起,历任七兵团文艺干事,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编辑,大型回忆录《星火燎原》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等职。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党费》、《七根火柴》、《后代》、《普通劳动者》、《珍贵的纪念品》,电影文学剧本《四渡赤水》、《闪闪的红星》(合作)等。《足迹》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白桦小传】
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陈佑华。1930出生于河南信阳。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任宣传员;1952年曾在贺龙身边工作,后在昆明军区和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61年调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任编辑、编剧;1964年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1985年转业到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自1946年开始陆续发表作品,其中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苦恋》 、《孔雀公主》都拍成电影。2017年5月24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在北京电影学院礼堂召开颁奖典礼,向白桦颁发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白桦是上海文艺界公认的才子,作品《苦恋》(又名《太阳和人》)最著名,其中的台词当年传诵一时,成为最能代表时代伤痕的拷问;也正因为这部作品,白桦被卷入批判与争议的漩涡之中,《苦恋》曾引发全国上下持续两年的热议,是一部至今尚未公映的电影。
【林予小传】
作家。祖父担任过北洋政府内务部和司法部佥事。原名汪人颐。1930年出生于北平。1948年考取燕京大学外语系。1949年5月21日,投笔从戎,进入哈尔滨四野四兵团;1953年调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从事编刊油印战报等工作;1955年夏调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担任《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小说编辑、创作室创作员,于次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雁飞塞北》问世之初,便倍受国家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茅盾赞赏,称其为当时的优秀之作;2002年,由彭放主编、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文学通史》更是给予高度评价:“在黑龙江文学艺术发展史上,20世纪50年代末期,异军突起的垦区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小说创作隆起的第一座艺术高峰,而林予与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雁飞塞北》则是这座高峰的奠基石”;2008年,被列入“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第二次再版,成为陪伴和教育新中国几代人成長的红色文学经典。
马氏宗祠旧址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2]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马之建(马子建):派名永柱,字良材,号石村。1925年出生于长鄄马氏家族。自1936年起,先后毕业于新化私立长鄄高等小学堂、新化高平永固镇校、邵阳湖南私立邵陵中学、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邵东廉桥三民中学、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1944年秋任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1944年12月初在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聆听胡庶华做“读书救国”的报告;1945年春任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三民主义青年团区队副队长;1946年3月初参加“爱国学潮”,被开除学籍,从此与三民主义青年团脱离关系;1948年任民国大学四零级副级长;1949年4月参加“民大学生运动”,从宁乡串联到长沙,任纠察团团长;1949年6月在新化参加地下党员文诚生领导的地下工作;1949年10月调中共邵阳地委资江公学学习;1950年元月调新化高平黄信发动群众“减租反霸”,任工作组组长;1950年5月调邵阳地委整编;1950年底,作为随军记者开赴抗美援朝战场;1954年7月调河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训练团学习。自1950年6月初起,先后任职于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牡丹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湖南省隆回县第三中学。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万毅、钟赤兵、邱创成、唐凯、李俭珠、赵军、杨平、刘少奇、罗荣桓、傅钟、萧华、陈沂、陈其通、邹适今、胡庶华、鲁荡平、翦伯赞、张天翼、魏巍、郭永江(荒草)、高玉宝、梅兰芳等。一生钟爱诗词、文学、曲艺创作,代表作有“乐府诗体”古典诗歌《少司命》。
[2]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