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外婆,你小时候耍过芭比没呢?”后座上的女儿,开始和外婆拉家常了。
“啥子哎?”外婆显然没听清楚。
“芭比,就是我房间里的那些芭比娃娃啊!你小时候耍过没有嘛?”女儿挺着急地给外婆解释。
“哦,芭比就是那些玩具娃娃啊!外婆小时候可没耍过,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外婆随后又继续补充到,“我们小时候,商店也很难看见,更不要说超市了,哪有什么玩具呢?我们小时候耍的玩具就是镰刀、锄头之类,都是帮家里干活。”
“那毽子都没踢过吗?”女儿忽有所思地问。
“哦,这个耍过。”
毽子,现在女儿也玩,看来只有这个毽子是跨越年龄的。女儿不知道,在外婆出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的儿童,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怎会有今天如此多的玩具呢?有今天如此多的玩法呢?
女儿现在已经读二年级了,每次进超市,总忘不了去儿童玩具区去看看又有哪些新的“芭比娃娃”上市了。拿在手中,仔细端详着,一人又一个,看得总是哪么如痴如醉,我都不忍心去打搅她,每次总让她看个够。
我不知道,这“芭比娃娃”对她哪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其实,自她有意识开始,各类各样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玩具耍法,总是不断地催陈出新。可以说,女儿的成长,有玩具的一路陪伴。
记得还没读幼儿园前,女儿特别好动,中午也没午睡的习惯,一天到晚手脚就忙个不停。奶奶说,女儿最喜欢去看、去玩广场上的钓鱼游戏。一个充气的圆形水池,商家摆放了许多的五五颜六色的“假鱼”供孩子们玩耍。这个活动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在玩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二是可以发展孩子们的手脚协调能力。女儿特别喜欢这项钓鱼活动,常常玩得投入、尽兴,以至于不想离开。
女儿喜欢钓鱼活动,我们也曾多次给她买钓鱼玩具。在家里面用大的水盆装上一定水,接下来她就可以开始她最喜爱的钓鱼活动了。她把自己的喜爱的“鱼摆摆”放入水盆中,小小的手,用力握住钓鱼杆,瞧那线头有磁石的鱼线,颤微微地,伸向那潜伏有磁石的鱼嘴。她有时坐着,有时站着,有时还得围绕水盆转一下,呵呵,在她小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已经懂得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钓到鱼。刚在家钓鱼那会儿,每钓起一条鱼,她都要很兴奋地为自己鼓掌。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开始读幼儿园,不知什么时候,她曾经最喜欢的钓鱼活动,不再见她对此活动有兴趣。
3岁左右,那个时候的女儿,开始对各类居家性的玩具有兴趣了。各种各样的家具、灶具、梳妆台、医用器械等等玩具,都成了女儿手中的宝贝,他们成了女儿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平台,一会儿是厨师,一会儿是医生,一会儿是美容师,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玩具,女儿之所以感兴趣,大概是因为这些东西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身边,与这些东西耳濡目染,内心或许有依赖、有感情。从熟悉的东西中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思考这个世界,也许是儿童的天性。我想,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接触新鲜事物,不论是玩玩具、看书、还是旅游等等。让他们从感性的世界中去获得一些经验,从而形成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思索方式,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的,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思维。
读幼儿园中班时,女儿开始对漂亮、精美的“芭比娃娃”感兴趣了。对女孩子来说,也许爱美就是其天性吧。到现在为止,也不记得女儿买过多少次芭比娃娃了。每一盒“芭比娃娃”,总少不了几套漂亮的衣服,女儿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为其换上不同的衣服,让这些芭比,每一次呈现在自己眼前,都给她一种新意,一种欣喜。
这个“芭比娃娃”类的玩具,真佩服厂家的设计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抓住不同的年龄段的心理,设计出不同的“芭比娃娃”,让每个年龄段的女孩子都有自己中意的“芭比娃娃”。
玩具 角色 气质(女儿的成长故事)女儿现在已经读二年级了,依然对“芭比娃娃”情有独钟。看到她在超市中“芭比娃娃”玩具前那专注的样子,我在想,女儿在长大了,她懂得了欣赏,懂得了鉴别,学会了从比较中去发现自己最称心的芭比。她对单一的芭比,不再有兴趣,那些更为形象、更为美丽的芭比类型,似乎更能牵动她的神经。这就是成长,这就是一个人气质最初的萌芽与发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