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山东省
油坊寨随笔其二

油坊寨随笔其二

作者: 朱建周 | 来源:发表于2022-03-12 00:53 被阅读0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乡愁,说到底是怀旧的情怀。正如我现在继续着我的千里之外的油坊寨的有关话题。 

  油坊寨,既然冠名为朱油坊寨,自然而然,朱姓应该为首姓。事实的确如此,村里姓氏虽然不少,诸如张,王,白,刘,何,霍,彭,孙,马等也有十多个姓氏,朱姓为本村第一大姓,无可争议。时姓自然必不可少,当年时旅长威名远振,手下有兵有枪,本家自然靠近。

  这里插一句,冠名也不是绝对的。同属朱大庄村的王早楼,除了一家住丈人家的张姓,村子里人家都是朱姓,那王早楼从何而来,估计更不好说啦。

  油坊寨的人家仅百五十户,人口五百余人。正如城市发展,村子也不断外扩。只是无论怎样扩建,仍然基本在当年寨子范围。

  朱姓在本村是大姓。那就先从朱姓说起。以后诸多话题肯定绕不开朱氏子弟。

  在大年初一的下午,我到大爷家去,沐浴着冬日暖阳,有幸第一次见识到朱氏家谱。相信大家在不同场合会提到自家家谱,但真要说起具体情况,恐怕要张口结舌了。我固然不会例外。

古单朱氏家谱记载,朱姓燕贻堂祖传辈分是庚飏逢圣世,鸿德启瑞昆,这里可以暂时了解这么多。当年朱姓世字辈在油坊寨东约五公里处的朱庙村世居,树大分枝,鸿字辈有亲弟兄五人便移居到油坊寨,也就是现在我们本村朱姓俗称的老五门,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我这一辈人即为朱姓燕贻堂二十世昆字辈。现又有忠,恕两辈传人。百余年前,我们老五门的老爷爷们是在村里靠近东北角的位置,按照老大老二等,从后往前的顺序依次划分宅基地。现在宅基地的原型依然清晰可见。我的印象依然保存着我们作为长门人住宅的记忆。毕竟是最后面的宅子,地势相对来说较高。东边是路,前边是二门人的宅子,西面是大部分村里一样存在已久的大坑,坑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苇丛和俗称的洋姜,后面是一条深深的沟渠,沟畔立着一颗粗壮的香椿树。这颗香椿树在我家搬离老宅后,成为我家姐姐们的嫁妆柜子的好材料。这是我对于老宅最后的印象,也是永远的记忆。现在本家哥哥已在上面该平整的平整,该垫高的垫高,重新盖房垒院,自成一番门户。

  其余四处宅基地仅余四门家的大爷居住。二门三门人也已搬离多年,五门无后,空余旁人惆怅。

  朱姓人开枝散叶,自然在村中举足轻重。油坊寨朱姓人氏自然还有几家,均为附近村子搬迁至此,辈分相同。老五门只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而言。德字辈老人现在仅存一人,启字辈不过两人,瑞字辈大多年过八十。有人丁兴旺家族,忠恕两辈已蔚然成型。

  时姓在本村内有六大家之多,只不过不像朱姓老五门这样一脉相承。基本分布在村子的南面,西面,北面,分别以自家兄弟聚集而住。其中一家当年是铁匠铺子,七八十年代农具时兴,生意红火,天天炉火红通通的,小锤一点,大锤紧跟,叮咣铿锵,半夜不绝于耳。    张姓两家自邻村北常集搬迁而来,至今过年时节仍相互上门拜年。早已作古的张家三老爷,就是指他在兄弟们中排行老三,平时做事干净麻利,考虑周全,识大局,得大体,成为我们村问事的,就是村里红白事的操心人,谁家有事,他是有请必应,圆满处理,不求回报,全为帮忙。

  王姓分为四家,霍家有三家,霍门有一教师家庭,在村中令人肃然起敬。何家亦有两大家,而且在建国后出了本村第一名大学生。此后三十年期间大学生出现空白。令人惊诧,使人叹息。

  白,刘,孙,彭,马各家乃同胞兄弟,临墙而居。白家大老爷在八十年代家里就开设有小代销点,贴补家用。想当年进货时,贪图便宜,入库一麻袋大颗粒盐,被工商部门带走,好一番教训,没收私盐,罚款了事。刘家亦有铁匠铺子,生意自然不差,在马楼集自有门面。至九十年代受到工厂大批量农具的供应,不得已收手停业。彭家二老爷留下手工芝麻香油的手艺,使得现在的圣红大叔受益匪浅,直接模仿老干妈样式,使用自己的头像做了商标,天天忙的不亦乐乎。

  简单介绍,其实顾虑重重。涉及到具体人名,具体事情,现在举棋不定。

  满满的情怀,现在有些苦涩的感觉。下一步计划先写文化教育方面的事,以及一些风俗习惯,然后再写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大体思路就是这样。但也不排除变更。

相关文章

  • 油坊寨随笔其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乡愁,说到底是怀旧的情怀。正如我现在继续着我的千里之外的油坊寨的有关话题。 油坊寨,既...

  • 油坊寨随笔其一

    过年回家,居然有了过客的感觉。 一张张记忆里熟悉的面孔已悄然离去,随之而来的是有些陌生的年轻的脸庞,更多的...

  • 油坊寨随笔之我的小学

    每次回家总会不经意间路过我们村的小学。 学校位于我们村后面,建成时间是1986年。直溜溜的一排八间的大瓦房...

  • 油坊寨随笔之我的小学老师

    写到学校,更应该写的肯定是老师。 相信每个人对于启蒙老师都会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在八十年代,村办小学里挑大梁...

  • 油坊寨随笔之我的小学老师续篇

    也许是我的四年级老师一直在本村的缘故吧,相对来说,现在记忆里的事较多,所以也就写了这么个续篇。 朱坤冉,我的四...

  • 过火烧店(打油诗二首)

    其一 农谚铭石布新村, 指路标牌稻草人。 游客谁不竖拇指, 农耕文化此传承。 其二 老屋油坊水磨房, 农舍庭院标语...

  • 二大爷 回家

    二大爷终于回家。 他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回家的路。 油坊寨,时寨,孔庄,三个呈等角三角形存在的村子。二大爷的晚年基本...

  • 山下最后的村庄,是心灵的栖息地吗

    油坊湾(一):被遗弃的村 文图/景周 想来油坊湾应该是有一座油坊的,要不怎么叫油坊湾这样的名字! 油坊湾是白于山中...

  • 油坊寨人物篇之我的瑞志叔

    油坊寨,鲁西南一个典型的北方小村庄。人员不过五百,但也是一个小社会。简单而又复杂,熟悉而又陌生。 虽然天天念着想着...

  • 2020-09-07老家的磨油坊

    油坊是男人的天地,女人视油坊为“妖魔鬼窟”。女人从不进油坊,即使在油坊跟前做农活,也不敢随意瞟一眼,闺女们更是远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油坊寨随笔其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ck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