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读书
《论语•泰伯篇》||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篇》||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3-02-05 21:47 被阅读0次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意:
孔子说:“人的修养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


孔子在不同地方都提出诗、礼、乐的重要性,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就讲到对于诗书礼,重视的程度可以用鲁语与雅言来区别(这也让我很好奇,唱歌的时候是用当地语言还是雅言呢?从现在的歌手来说,似乎唱出来的还是普通话居多,而说诵的很多还是地方语音。)

这一章依旧是强调这一点:人的修养始于学诗,立于学礼,而完成于学乐。这也是孔子的文体教育事业的三项主要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不只是个人修养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全面广泛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

“诗”在周代可以说是供歌唱用的词句,当然也分两种,一种用于固定的礼仪,一种就是日常的生活抒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形式,但它的存在与流传却是以流动活跃的音乐与唱歌为载体的。这样的诗往往语言很凝炼,节律性很强,易于琅琅上口,因而有着渲染力,可以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使人懂得人生的意义。也有说此处诗就是指的《诗经》,感觉过于狭隘的观点,不过诗经要学通也很不容易了。

“礼”,周礼一直是孔子推崇的一种礼仪规范,是当时统治社会的核心理念。它最初是祭祀专用,后演变到生活中的各方面,特别是重大场合的礼仪用度,与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礼乐文化,也以一定的制度强制规定下来,在社会群体中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道德。

“乐”自然是指音乐,它既表现为诗的外在表现形式歌乐,也与礼并担起礼乐的重任。在各种仪式上特别是重大国事中它尤其重要,有各种专属的乐。如果说礼是规范着人们的具体行为,那么乐就是负责调和人的情绪。

诗为宫廷所用,也为学子进仕所用,故而修养之始在于诗,建立起基本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而礼规范行为,陶冶情操,行为处事遵循一定的规矩与原则,既约束自身也约束周边,从而树立了基本的根基,乐则是诗、礼的综合表现,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人的修养外在体现。三者次第兴、立、成,共同作用,教化民众,使人向善,将公认的社会道德潜移默化影响大众,使社会处于稳定祥和的状态。

现代社会依然很重视诗歌和音乐的作用,好的作品总是能够引发人对于美的向往与联想,也影响着人的修养与品格。故张居正言,“然古人诗、礼、乐之教,皆发于性情之正,本于中和之德,故能成就人才如此。”对于那些无厘头无意义的或搞笑或搞怪的诗乐,善学者易辩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泰伯篇》||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ga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