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决心振作起来
陈曦向来喜欢读书,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时的买书,先前买的一本书《情感依附》大致读了一遍,现在读起来却感觉有些不同,不再是文字表明的内容。
陈曦回忆着父辈的一些事情
陈曦的父母出生在解放时期,妈妈三岁时外婆就去世了,家里穷不说,很小就要做各种手工农活帮贴家里,那时有扫盲教孩子识字的学校,妈妈没有学几天就被家里阻拦,不识字是陈曦妈妈最大的遗憾。妈妈出嫁前看嫂子的脸色过日子,出嫁之后又被陈曦的奶奶欺负,是个善良又苦命的女人。
陈曦的爸爸也是很小就各种农活都做,解放前的爷爷奶奶好像是地主出生,爷爷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奶奶包过小脚,印象里,陈曦没见过爷爷奶奶做什么农活。小时候陈曦姐妹都觉得自己爸爸是捡来的,爷爷奶奶非常偏心二叔,二叔人很懒,还会动手打人,二叔的老婆他都打过,陈曦爸爸特别孝顺,但爷爷奶奶就是喜欢二叔,偏心二叔,也难怪,二叔嘴甜,相对陈曦爸爸会说话。
陈曦奶奶重男轻女,这种风气是一种普遍现象,没生儿子的会千方百计的生,陈曦的出生,没有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是负担。陈曦妈妈说陈曦出生时像小老鼠一样小,都担心养不活,那时还打算送人,被一个姑婆拦下来了。
那个年代日子很苦,先是在生产队干活,赚工分,看天吃饭,后来分了单干,日子比生产队要好过一些,但也还是苦,后来陈曦爸爸跟着亲戚在农闲时节出去赚钱,不然养活一家老小很艰难。印象里,爸爸妈妈很少吵架,偶尔也闹个别扭。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不懂得关注孩子的心理吧,经常听身边的老人说,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再说,他们成天忙,更没有心思关注小孩子心里想什么。
陈曦回忆着自己的过往,小时候她总喜欢一个人呆着,尽管她也会和小伙伴,和哥哥姐姐她们满处跑,她结巴,胆小,更别提说话讨人喜。她经常一个人呆着,家里人则会觉得好笑,不明白小丫头一个人默默秋秋地在干什么。只有陈曦自己知道,可能在看一本故事书,也可能在玩自己收藏的小玩意,她喜欢在角落静静长大。
记得有一次不小心打破了一盏煤油灯玻璃罩,陈曦很害怕,妈妈看见了没有责怪她,让她躲起来,怕爸爸看到了生气,陈曦躲到家里的阁楼上,这里是平时躲猫猫很好的藏身之所,后来不知道妈妈是怎么解决的,没遭到爸爸的怒吼。
陈曦和爸爸的互动很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上小学一年级那年,有次发烧后上学,爸爸推着自行车送她去村里小学,还有一次是上中学那会,爸爸骑自行车载着她去云梦逛。随着年龄的渐长,陈曦发现爸爸也并非冷漠,也是可以亲近的。
回忆着过往,陈曦发现,爸爸在小时候也是一个缺爱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去讨好爷爷奶奶想获得认可和关注,去迎合他们的需求,他也不过是一个愚孝的人,哪怕明明知道父母的要求很过分,但这是他们唯一能亲近父母的有效方式。
妈妈的童年更是缺爱,在她看来“只要别人对我好,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好,我都忍不住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这会助长他人的恶。
陈曦时常感觉自己是多余的,被忽视的存在,她也很难喜欢自己。她很努力想要变得优秀,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却发现始终很难。
陈曦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来,好好思考:“我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怎样去接纳自己,爱自己,如何经营关系”
李伟的原生家庭情况陈曦了解得不是很多,但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也可以做一番分析。
从婆婆那里听得出,李伟的奶奶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在李伟爸爸妈妈结婚后也是她掌管着家,李伟妈妈是她奶奶的侄女,但当2个女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婆媳矛盾也是蛮激烈,李伟爸爸向着他奶奶,听说有一回因为婆媳矛盾他爸爸打了他妈妈。
公公婆婆感情不好,婆婆是个怨气很大的女人,脸上很难得有笑容,喜怒不定,经常为一点小事跳脚骂人,公公则避开,置之不理。
李伟很孝顺,他告诉陈曦,他爸爸没责任感,家里很多事他妈妈做,妈妈很辛苦,以后要孝顺妈妈。
这一点在婚前陈曦就听说过,当时还把这当优点,没想过这孝顺变成愚孝很可怕。李伟处理矛盾的方式,和公公一样,逃避。
在看了《不要抱怨》这边书,陈曦发现婆婆之所以发脾气搞那么大动静,目的是为了控制人。
在对李伟及其家庭的了解中,陈曦发现李伟是典型的妈宝男。
婚姻中的许多问题,常是由原生家庭衍生而来的。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