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139342/e8d70041ee5d2ca1.jpg)
以前的我,教育孩子都是用大脑思考,如男孩子应该坚强,独立……所以,我忽略了情感沟通。
儿子就在我身边,我时常感觉他离我很远,应该是心离得很远,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我很苦恼,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八年的自我成长,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有一天,上心理课的时候,张老师说,长期被指责的孩子,情感沟通是被隔离的。如同情感被“强暴”了。这样的孩子是不会体会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我母亲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希望我更好,不断指出我的问题,所以我特别在意被人的评价,40年来,活在他人评价系统里,没有自我感受。
一个没有自我感受的人,怎样体会到孩子的感受。
值得庆幸的是,我遇见了刘金萍老师,我在她的引导下,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感受。我重新做回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感受的人。
我才体会到怎样爱自己,以前明明自己不舒服,可是理智想,你应该体谅他人,不能太自私。
我是一个理智和内心不一致的人,是一个纠结的人,我时常深陷在抑郁的情绪里,很长时间才走出来。
2010年,我接触了心理学。我开始了自我探索的心灵之旅。
我想找到真实的自我,因为真实的我,被自己遗忘在了一个角落里,落满了灰尘。
由于我当时没有任何的心理学基础,看《二级心理咨询师》教材的时候,都是冷冰冰的概念。我没有时间去听课,只能自己理解。我费劲周折两年的时间才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
我花钱去自我体验,很多次都是泪流满面,那个被我遗忘在角落的自我开始苏醒。
2017年,我遇见了张灵智老师,开始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当中的意象对话技术。我开始和自己的潜意识沟通。
我知道了可以通过自己的梦,了解内心深处的自己,可以通过儿子的梦感受他最深层的情感。
我感受到了,母子连心的神奇,我们梦境很多都是相似的。
我不再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去努力的做我自己。
两个月前,我遇见了刘金萍老师,开始自我成长的连续体验。
我内心的感受,才完全清醒。
我的心理年龄恢复到了成年人,我会提出需求,会表达感受,会尊重自己的感受,不会强求自己,让自己不舒服。
我会和丈夫沟通,母亲沟通,儿子沟通。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困扰我近一年的牙龈神经痛,自我疗愈了。那时,我以为是牙龈发炎了,吃了不少消炎药。最痛的时候,我不能吃饭,不能上课,不能睡觉。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是不会表达,能量憋在了牙龈上。
后来,我做了一个梦,一个失明的小女孩,重新见到了光明。
我知道,是自己找到了那个被遗忘的自己。
两天以后,儿子主动的和我分享了他的梦。
他说,他在梦里见到了僵尸,他很害怕,他隔着玻璃门看僵尸,看着看着,发现僵尸不可怕了。后来他走近僵尸,僵尸变成了自己。
我知道,他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他开始和自己的能量链接。
那一刻,我是欣慰的。
我对儿子说:“我很珍惜和你相处的每一天,因为四年以后,你就上大学了,再以后,你会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爱人。”
儿子看着我的眼睛和我说:“我也是,很珍惜和你相处的时间。”
那一刻,我是一个幸福的妈妈。我按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被一种温暖的爱包裹着。
我觉得自己终于走进了儿子的心灵。
上初三的儿子越来越忙了,每天早上6点10分出门,晚上6点40到家。
他累得不愿意说话。
我为了找到和他交流的时间,从昨天开始,早上和他一起出门,把沉重的书包放在买菜用的小车里,拽着走。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他比以前开朗了好多。
他对我说:“妈,我想突破一下,想提高名次,我不知道怎样做?”
我一直盼望儿子能对我说这样的话。
我微笑着说:“你每科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他思考了一会说:“英语是单词量,数学是难题,暂时化学和物理还可以,以后不知道。”
“初中单词3000个大约,你看看,怎样背?”
“每天背20个,5天复习一次。”他接着说:“要不每天背一段英语短文吧!”他用征求的目光看着我。
我很早以前,就用了各种方法,想说服他背短文,可是他以各种理由和我辩论。
现在的我,真是“花开见月明”。当我不再强求儿子,只是给他陪伴,给他支持,信任的时候,他却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我的眼里闪着欣喜的目光。我点着头说:“短文里的生词是活的,有灵魂容易记。”
“我想一天做一道难题……”儿子继续规划着。
儿子突然话锋一转:“妈,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坚持多久?”
“你是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吗?你希望自己有所突破,对自己有些担心?”
儿子点一点头。
我握着儿子温暖而有力的大手说:“我会一直陪着你,鸟儿飞累了,会落在枝头休息,或者找些吃的,它们是为了飞得更远。”
儿子听了我的话,眼睛里仿佛心里有了力量。
儿子笑着对我说:“为什么,我不逆反呢?我们聊得这么愉快。”
“换种角度思考,是家长在逆反呀!”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9342/b4cbc65346675ee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