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孩子上跆拳道课,班上有几个大孩子,个头挺大的,就是肚子上的小肥肉格外的明显。
问了下孩子爷爷,小朋友9岁,体重已经超过100斤了,每顿都要吃肉,饭量特别大。
孩子运动起来,明显感觉很吃力,会有气喘跟不上节奏的情况。
01
我小时候也是一个小胖墩。
虽然每天运动量都挺大的,但是吃的也多,特别是遇到好吃的,都会毫无顾忌的吃好多。
小学五年级,我记得我的体重是80斤,在女生里面,算是大体重了。
那时候放学后,有的男同学会骑自行车带女同学,我就属于那种没人带的。
体重这个问题,在我的学生时代,一直就属于不太正常型,不过那个年代,也不像现在,可以每天称体重。
每次考试、升学之前才会有这个项目,所以每次大家一起称体重的时候,我才会意识到,原来我的体重属于超重型的。
可能是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胖胖的吧,所以我的父母和周围的人,都会觉得这样挺好的。
02
美国北卡大学“营养及传染病学”教授波普金对儿童肥胖与发育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调查。
研究显示:在过去30年见,美国儿童肥胖人数急剧增加,且这些儿童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同时,年龄层也有降低的趋势。
无独有偶,我国儿童肥胖与健康数据显示也不容乐观,不少儿童都显现出只长胖不长个的异常发育特征,肥胖程度大大提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5岁以下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已上升到8.5%,6岁~6岁半的男孩的过重及肥胖率为10%,女孩为25%。这说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已经占到肥胖患者人群的25%以上,如果加上12%的超重儿童,总数已超过35%,肥胖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
03
对于儿童来说,标准体重(公斤) = 年龄 x 2 + 8。
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30%,则为轻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的40~50%,则为中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的50%以上,则为重度肥胖。
孩子肥胖有一部分是遗传的原因,但大多数原因还是与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
原来孩子和大人一样,吃进去的每一口和流下的每一滴汗,都是算数的。
不过孩子优于成人的是,快速的新陈代谢能力和永远不知疲倦的精力。
按照一个孩子正常的发展趋势去培养,其实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负担的越来越重,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可能超过身体上的。
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们,他们可能因为压力大而吃太多的食物,如果父母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任其发展,多余的脂肪是会堆积到无辜的孩子身上的。
成人在吃完冰激淋、巧克力、奶茶、汉堡、可乐这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后,是会意识到自己会长胖的。
而孩子不一样,他们喜欢这些食物完全是因为它们好吃,也不会有长胖的概念。
父母也完全没有必要向孩子传输长胖的概念,但是告诉孩子哪些是健康的食物,哪些吃了身体会不喜欢的,还是有必要的。
曾经有个同事,35岁了,长这么大就没吃过零食,因为家里从小就没有给吃零食的习惯。她身体一直特别好,而且饮食和运动都非常注意,即使长大了,这些好的习惯仍然保留下来了。
这些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宝藏。
04
相对于学习成绩或者技能的培养,我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父母有幸能陪着一个孩子,从怀中嘤嘤的小孩儿到运动场上的翩翩少年;从一个翻箱倒柜的小屁孩到自己收拾玩具的整理达人;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宝宝到一本正经开始写作业的小学生。
其实就很开心了。
他们成长的路上,我们能一直陪着,在身后作为他升级打怪的辅助选手,不占风头、不干涉;不发脾气、不对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就够了。
如果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身作则,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
自己做到饮食和运动健康有规律,孩子自然也不会太差,如果孩子出现成长障碍,我们能够俯下身去,仔细倾听一下他内心的想法,也许,我们能看见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孩儿呢~
关注唐唐兔,一起发现我们身边不一样的孩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