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264/77fba7767aaff3c0.jpg)
第11期的读写营课堂又结束了,而距离交作业(写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半,我是压根就没去想这个事,甚至萌发了放弃的念头,觉得自己已经是“江郎才尽”,或者是“黔驴技穷”了。
用这两个词,说明曾经还是有点“才”或有点“技”的?毕竟偶尔也被“灵感”砸中过,也曾被伯乐推过文。可短篇小说对我来说,依旧还是“云深不知处”。
家里关于小说创作的书不下10本,曾发誓要整出个一二三出来的。可理论倒是知晓得不少,依旧如“弹花匠的女儿——会说不会弹”。
现在有些迷糊,到底是真心地喜欢短篇小说,还是因为它是短篇小说,我应该喜欢?我始终没有找到能轻松面对小说构思环节的状态,那种一波又三折,那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剧情推演。
我是不是根本就不具备那种天赋?还是没有找到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老师说我构思太“直”,我也觉得自己停留在写散文的“真性情”阶段。
什么时候可以“豁然开朗”?
这一期的主讲老师与我同“庆”(重庆),课程设计是“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一共三节课,是历史以来最短的课程。
第一节课,老师手把手教怎么收集素材,收获还是蛮大的,对于我这种小说小白来说。
第二节课是扩充整理素材,也完成得不错,有表扬,有点拨,收获颇丰,但隐隐感觉自己“气数”已尽——
整理后的素材之一(场景类):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刘畅女士与……”
磁性的男中音穿透了整个大厅,众人的目光热切地注视着礼台上一袭蓝色礼服的主持人,高大,帅气,稳重,还有流露出的一丝儒雅,似乎将几步以外的新郎也比了下去。
浪漫的旋律流淌在梦幻般的婚礼大厅,淡紫色的灯光营造出幸福的氛围,款款期待着那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他还是那么帅。
地毯末端,手捧礼花一身白色纯美拖地婚纱的刘畅,盈盈地站在父亲左侧,在心里默默地念出了这句话。
她和众人一样,目光热烈地注视着台上,那个挺拔直立的身躯。她的心跳还没有恢复正常,从早上知道他被临时推荐过来,接续在来婚礼现场路上出事的司仪的主持工作之后,她的心跳就乱了节奏。
在看到他出现在化妆间之前,她还是拿不准,到底是巧合的同名同姓,还是真的就是那个人——那个他?
那个他款款礼貌地站到了她的面前,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先轻轻打了声招呼:“嗨,刘畅”,然后就简短干练地介绍了自己,脸上看不出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倒是她,睁大的双眼和微微张大的嘴,分毫毕现地展露出她的惊诧,惊诧之后是慌乱,慌乱之后是掩饰的笑,提一下嘴角,随即又放下,又再提,眼睛无处安放似的,不知道该是直视着他,还是应该躲开他,荒乱之中,他在说着什么,她几乎没有听进去。
直到他公事公办地出了化妆间,站在了礼台上,她的心还在狂跳后的余韵之中。有一瞬的恍惚,她好像回到了十四年前的那个夏天,回家的路上,一个好听的男声,从她身后传来:
“刘畅——”
她回头站定,便看见了他,正挺挺朝她走来,高挑瘦削的身板,一脸的笑,还有,一口雪白的牙。
主讲老师点评:“婚礼现场素材碎片铺展开的内容倒是有些令人出乎意料,这思维方式独特,创意和想象力不错。
伯乐老师对四个故事场景总的点评:“对素材扩写的理解到位,切实利用素材编写出有具体的情节片段出来,生动性能够带出画面感,结束时也有再延展的空间,整体不错。
但是编作情节的思路似乎比较直,描写上是不错的,只是内容缺乏变通,思维可以再开扩一点,可能在现实中也是比较感性的人吧,但是小说题材并不是只有情感这一条路,各种方向的想象力都可以加强素材的可塑性,不必局限自己。慢慢练习抓取更多类型的素材,养成习惯,激发日后能运用在小说当中的灵感与题材。
我:知道故事要有冲突,人物要被虐,就像上面自己的设计,可设计完这个,觉得自己已经被掏空了,他们之前曾经历过怎样的甜蜜,后面又为什么分开,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事情,我,是一点也不想去构思了。
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忽略了最重要的故事的主旨,即你想通过这个故事传递什么价值观,也是小说教程里说的一句话主题。比如女生要自己给自己安全感,不要老是解题,而要做出题的那个人。
可,依旧那么难,也不想去构思。
我是真不适合写小说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