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人都希望有福,而这个福是从心地产生的,并在我们的相上显现出来,所以一般会看相的人就会懂得哪种人有福,哪种人福薄。其实福厚或者福薄,相上只是显现而已,根源在我们的心地,存心仁厚就自然感得厚福。
宋初道家祖师:陈抟,写了一篇《心相篇》,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福德、福相从心生的道理。
陈抟,字:图南,五代末宋初的一位道家隐士,曾隐居于武当山,后隐居华山二十多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公元888年受皇帝(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僖宗李儇(武则天、唐殇帝除外))召见,赐号“清虚处士”;
公元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后周第二位皇帝)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
公元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公元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
“希夷先生”意:韬光养晦、深不可测的“稀世高人”。
“希夷”二字出自《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西汉道家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希夷”作“空虚寂静,不能感知”解。
陈抟老祖对于道家的学问可以说是精通,尤其是对《周易》和相学真的是研究得非常透彻。他的学问对后来的理学大师们也有很大的影响,如:
周敦颐(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术思想,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
邵康节(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
陈踏法(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隐士。陈抟老祖的入室弟子字踏法,号守正,宋太宗赵光义赐号明月教主。道教老华山派创始人,也是陈抟易学的继承者,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守正道长”、“明月教主”、老华山派第一代传人等。)
陈景元(北宋时期最著名的道士,是陈抟学派的重要人物,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陈景元一生自觉承担弘扬道教的责任,在北宋京都开讲《老子》、《庄子》,校正道书,勤勉著述,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景元继承了老庄学、黄老学、魏晋玄学为主要脉络的道家哲学,吸收了重玄学、陈抟和张无梦的道教哲学,,有意识的减少使用佛教的名词和内容,构建了系统的道教哲学体系,包括道论、性命论、治国论三大内容。是使晋唐道家重玄学在宋朝得以传承光大的重要学者。)
陈抟老祖所作的这篇《心相篇》,可以说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通篇一百一十七句,总纲就是《心相篇》的头两句话及末后两句话:“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这一头一尾两句,开头是提纲擎领,末后是总结,把整个相学的宗要给点出来了。
但这并不是宿命论,而是告诉我们相由心生,相由心转,存好心相就好,就是福相;如果心不善,念念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变成刻薄之相、福薄之相。
这篇《心相篇》可以当做立德修身很好的参考借鉴。
《心相篇》全文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作,言简意赅,语言非常简练,意思非常深广。讲的是心地的因果,有了如是心就有如是相,心是因,相是果,心转了相也跟着转。
学习《心相篇》的目的并不是仅是为了看相,我们对于算命、算卦、看相这些只在表象上,我们学的是如何修心,修心是抓住根源、抓住根本。
学习《心相篇》是为了帮助我们观照自己的内心。有时候观照内心不容易,所以借助相上来观察,这就容易做到内省的功夫,帮助自己判恶修善。同时也可以用他来择友、观人,看看那些人是善知识,应当亲近;哪些人心地不善,应当远离。
所谓亲贤远佞,“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我们用这个来作为镜子,对照一下,知道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学习一遍,心里就会有善恶的标准,也就知道如何去修心,改造命运了。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自知。
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命运的善恶从心念就可以知道,而行为是心念的一种反应,可以通过行为来看一个人的祸福。
心,是我们相貌的根。这个“貌”是善是恶,要先从审视自己的内心做起,命运的善恶也从我们现在的心念就可以知道。而行为是心念的一种反应,有其心必有其行。佛家讲“发心”,“起心动念”;儒家讲“诚于中,形于外”。心如果是诚恳的、恭敬的,外表一定也是恭敬的、有礼的,行为是内心的一种表现,我们就可以通过行为来看一个人的祸福。
但,心无相,是不容易被观察到的,那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看呢?从相上观察,就能够预卜人的祸福。左丘明先生的《国语》里面记载着不少春秋时期的大夫会看相,看一个人的外表、神态、言行、举止,就能够预卜他未来的祸福,都非常的应验。因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是由于人心的善恶招感的,善则招福,恶则招祸,所以通过人的行为能够知道他心得善恶,也就能预卜人的祸福。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说话不公道,或者在钱财上不公平,占人便宜,这样的人将来会生败家子,得不到子女抚养,甚至断子绝孙。说话不算数,没有诚信的人,当然没有知心朋友可做依靠,晚景凄凉。
这里的“出纳”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相学上的说法,就是“口”,五官中的“口”为出纳。“出纳不公平”也就是说话不公道,心口不一;另外一种解释是指与人钱财交往上的出入、取与。
《弟子规》里讲:“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我的师父所著《华山颂·传道》中也提到:“少取多施予”。
可如果倒过来,取多与少,拿别人的多,给别人的少,这就是不公平。尤其是做生意,老是想占人家的便宜,不遵守商业规则,总想着把人家口袋里的钱抓过来,自己不想给别人任何利益,这也是不公平。这样的人,教育出来的子女也会是如此,到了晚年,不会受人敬重,子女也不会有孝心抚养。
而说话反反复复,不算数,没有诚信,他的果报当然就没有知心朋友。没有把握就不要乱应承,应承了就要做到。“心腹无依”,指的是没有推心置腹、可以做依靠的朋友,由于他这个人反反复复,喜怒无常,有德君子自然对他是避而远之,他必定没有知心朋友,没有人能够依靠,这种人肯定是晚景凄凉。
未完...下一篇继续
福生无量天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