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花园散文想法
绘画让我们知道的那些事

绘画让我们知道的那些事

作者: 罗大猫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02:44 被阅读7次

    先和大家道一声早安。

    从工作室开始营业后,我每天早上会在家长的交流群中分享一张日签,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段话,而今天可能一段话也不能满足我想表达的内容,索性用小小的一篇文字来作为今天的问候。

    最近每晚都会听蒋勋先生的书,昨天听到《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中的一段讲解,我觉得很有感触,在摘抄记录蒋勋先生原话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做一个分享。

    蒋勋老师有谈到他在读金刚经的过程中有时会感觉自己已经领悟到了且做到了放下执着,但随即便会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生一件事,让他知道他现在的行为是和金刚经背道而驰的,然后就会变得更加谦卑,继续读经,继续修正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渐渐感受到,修行,其实就是给你很大的包容,允许自己犯错,进而不断地去修正自己。修行本身,就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如果对自己如此,那么对他人,也应该如此,因为没有人是绝对完美的。

    以此联想到绘画创作,我们在绘画过程中会不断地修改画面,尤其对于学生来讲,这个过程很折磨人,由于一直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时,甚至会因此中断,重新起稿。因为我们在乎的是结果,我们认为一件好的作品,应当是一气呵成的,而不断地修改调整,可能就让原本的灵感冲动断了线。或者因为不断地修改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但如果我们接受了万事都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这会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在绘画时不断修正画面所产生的痕迹,其实是如此动人且珍贵的,它是我们不断自我修正、不断走向更好的过程记录。

    我们看到的达芬奇令人们惊叹的素描作品,也都是经过一次次修改的。很多人都认为《蒙娜丽莎》是一件完美无缺的作品,可是当我们用现代高科技的X光拍进去时,我们会发现它里面累积的是一层一层修改的过程。达芬奇是一个用左手写字右手画画的人,而在他五十岁的时候由于中风导致右手不能使用,只好改用左手继续修改,所以,在这幅画中还有着他左手和右手的两种笔触的痕迹。《蒙娜丽莎》的无限接近完美,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之上的,试想如果达芬奇可以继续活下去,也许他会继续修改这幅作品。

    绘画让我们知道的那些事 绘画让我们知道的那些事 绘画让我们知道的那些事 绘画让我们知道的那些事

    我在跟导师牛晓林老师学习创作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他一直跟我们强调,要让孩子们学会修改画面,要让他们知道,好作品是修改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一气呵成的快感。

    例如,刚开始学习画一个圆,肯定是画不圆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或借助其它工具取巧,更不能不负责任地说,没关系,孩子就是这样,画不圆就画不圆吧,不要限制了他们的表达自由。

    如果是7岁以前的孩子,当然不会强行要求修改,但是,当孩子到达一定的年龄,这不是表达自由的问题,而是学习该有的态度问题,我们就必须要有要求。这个要求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圆画的像圆规画出来的一样,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没有人能轻易做好一件事情,更不要因为一次做不好就轻易放弃或自我否定,告诉自己,“我没有天赋”,“我不可能做好”。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调整、通过修改,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要谈天赋,有几个人是生来天赋异禀的,就算非常有天赋的达芬奇,又何尝不是通过不断的修正才能创作出一幅接近完美而非绝对完美的作品呢。

    我也曾在直播授课中谈到过,绘画是一个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感性冲动,感性是灵感,它让画面有了灵性,而理性是专业,是通过学习积淀的审美,它让画面有了扎实的根基。

    最终的画面只是一个结果,而孩子在学会调整、学会修改画面的过程中,慢慢植入内心的则是一种做事的态度。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认知的逐渐成熟,最终会在他们的心中成长成一种思维,让他们真正地领悟到: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绘画让我们知道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rwtqtx.html